
“中国老百姓为什么看病贵,原因就在于我国95%的专利药、95%的医疗设备被国外公司垄断。”
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这一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截至“十二五”末,累计90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包括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西达本胺、阿帕替尼等24个1类新药,是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前总和的5倍。
“十三五”期间,专项将继续围绕“出新药”“保安全”的战略需求,进一步提升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平台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保证用药安全和我国创新药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作出重要贡献。
2月18日,由齐鲁制药历时6年成功研制的吉非替尼(伊瑞可)正式上市。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特效药物,其上市打破了国外医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垄断格局,将大幅减轻患者的医药经济负担。
“中国老百姓为什么看病贵,原因就在于我国95%的专利药、95%的医疗设备被国外公司垄断。”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坦言。如今,这一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这其中,“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期为2008年至2020年)功不可没,正是其支撑、引领着中国新药从“仿制”到“创制”,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
中国人的吃药问题必须由中国制药解决
“截至‘十二五’末,累计90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包括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西达本胺、阿帕替尼等24个1类新药,是专项实施前总和的5倍。”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说。
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我国新药研发成果显著;未来,新药研发将继续围绕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展开。正如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宁志强所说:“试图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新药研发的恒久指向和驱动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疾病谱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所面临的最重大的威胁,已从烈性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慢性、复杂性疾病)上来,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针对这一状况,迫切需要针对我国人群高发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创制疗效优良的新药。从满足临床需求的角度看,无论是化学小分子药物,还是生物技术药物,或者是中药、天然药物,安全、有效、经济是评价其价值的唯一标准。”陈凯先说。目前,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迅速、势头强劲,已成为新的增长点,占医药市场份额的比重不断提升。但化学药仍是医药市场的主体,在全球药物市场占据约80%的份额,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比例也高达50%(中药约32%,生物药约18%)。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山也表示,新药研发重点侧重于临床未满足需求的治疗领域:恶性肿瘤、神经退质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系统疾病仍然是今后十年国内外医药企业的研发重点。
“中国人口基数大,并且具有与欧美国家不同的疾病谱。在国内,还存在患者买不起药或者买不到药的现象。14亿中国人的吃药问题必须由中国制药自己来解决,自主创新是解决药品可及性和可承受性的唯一途径。通过不断创制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合理的优质新药,改善国民健康,满足国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是新药研发的根本目的。”张连山说。
抗体药成全球药物研发新热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革命,各类生物大分子药物特别是抗体类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而新型抗体药物如抗体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纳米抗体、肿瘤免疫疗法等已经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新趋势。”张连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