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药品零售市场增幅放缓,运营成本提升,零售连锁结盟,多元化趋势明显,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掀起电商热潮。医药零售O2O的大潮看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大趋势,零售O2O看似将成为中国药店“触网”的新风口。虽然中国网民数量会在七八亿人左右,透过这个庞大的数字可以想象到医药电商潜在客户群数量级发展的似锦前程;同时,目前国内医药O2O也有象七乐康,百济,盛生网、健客,药房网、金象网、海王星辰等运营比较好的企业。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医药零售O2O市场的现状,毕竟更多的医药零售企业和“触电”企业或药店并没有享受到O2O盛宴所带来的利好。然而,一些医药零售企业或药店却过份沉迷于医药零售O2O所带来的“潮流”,盲目跟风,操之过急,结果很容易就会把O2O模式和操作方法做成“夹生饭”。
医药O2O的理想状态应当是:实现线上信息发布和线下落地合作的同步展开,利用已有的线下店和资源,将门店作为体验店、提货点和配送点,发挥实体门店的优势;同时,利用互联网庞大的消费人群,将医药商城作为营销平台推广、宣传、吸客。更具体的,即是对患者做一些干预,提供更详尽的药品咨询,更多的购买渠道,更优惠的药品价格及更多的互动,特别是跟药师、病友的互动等。因此,仅靠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是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医药O2O运营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辨清O2O的困境与尴尬
新医改改变了药店的目标顾客、网络电商改变了药店的生产空间,药店经营成本上涨降低了药店的收益。众多零售药店正真实地感受到来自线上的压力,社会环境的改变正从多维度影响零售药店圈的经营。虽然互联网巨头,网络零售药店,制药企业纷纷布局互联网药品零售市场,O2O之势也山雨欲来,但众多垂青O2O医药零售企业和药店更要辨清其所处的现实情况:
1、“不能报销”让消费者难享低价实惠:不能与“医疗保险”、“新农合”等一系列医疗保障体系对接,把绝大多数享受医保等福利政策的消费者挡在了网上药店的大门之外。
2、“门店送货”让网上药店左右为难:根据我国药品法的相关规定,药品作为关系人们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是不允许邮购的。因为第三方送货无法避免药品在配送途中被污染、破损、调换等问题。正因为如此,经营网上药店获批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得有连锁经营的实体门店。“网上下单,门店送货”,才是网上药店惟一合法的经营模式。然而,一边是地域性明显、数量有限的实体门店,一边是没有空间限制的网上订单,如何协调两者差异而又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成为摆在所有网上药店老总面前的一道难题。
3、“处方药”限制让网上药店痛失最大蛋糕:目前,由于处方限制,信息不对称等等的原因,国内处方药销售的渠道主要是医院,患者对品牌的选择受限于医院的进药品种,患者的自主选择范围非常小。作为医药类电子商务,尽管有的网上药店也经营保健食品、药妆品、母婴用品等泛健康概念的各种商品,但专业性的药品经营仍然是其最大优势所在。据了解,传统门店药品最多也就2000-3000种,而网上药店由于不受空间限制,药品种类可以达到近万种,甚至更多。
营运能力决定O2O实力
在政策利好、市场诱人、有流量基础的环境下,电商巨头都相继争取网上售药第三方平台的资质。然而,“有流量便能称王”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当下,医药零售企业的O2O若无得当的营运能力,也只是陪着玩烧钱游戏。对此,特格尔中国药店采购联盟理事长刘丰盛认,药店电子商务的主力军仍然是门店而不是纯电商,盈利的精髓取决于本地化的经营和服务。
尽管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药品O2O模式未来或大有可为,但目前业内尚没有一个药品O2O的成功样板。医药流通行业巨头九州通于2014年4月开启的药急送业务,目前运行情况不甚理想,用户下单后无人问津、拒单现象也屡屡发生。金象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