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目前的改制方式
①建制整体移交地方政府。
原武汉铁路分局举办的汉口铁路医院( 武汉市汉口医院)、武昌铁路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结核病防治医院以及原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职工医院建制整体移交市人民政府,纳入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与市属政府办公立医院同等对待。
②资产整体有偿转让,实现资本重组。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神龙医院资产整体有偿转让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改制后,西区在总部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开展工作,各部门和科室纳入总部各部门和科室统一管理,实行总部党委和行政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核算。
③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份制组织形式,实行企业化运作。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责任有限公司( 原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 职工医院依法设计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国有股(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占比 16.1%,职工个人股占比83.9%,设立了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正式更名为武汉市普仁医院。
④管理体制变更———地方高校附属教学医院。
此改制的特点是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但是产权所有制没有变化。例如,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其前身是武汉市铁路中心医院,2004 年经过企业医院改制,由创建之初的职工医院,转型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武汉科技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⑤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并重的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在体现分级医疗、 急慢分治、社区首诊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根据自身的服务能力、规模、经营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路径,改制为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武汉市青山区武东街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案例分析
案例一:普仁医院
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运作方式,使医院改制成为非国有法人控股的产权多元化非营利性医疗事业法人单位。其股本机构为职工控股、企业参股,同时融合少量外来资金( 2006 年回购了一冶公司 15% 左右股份后,一冶公司占 15%,社会法人包括建筑公司等 3 家国有企业持股 13%,职工集资股份约占 72%) 。其中,职工股是由原单位职工身份置换以及资金入股等组成。按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要求,医院向社会提供基本医疗与部分公共卫生服务。
普仁医院的改制情况分析。
通过对改革前后医院人力资源学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前1年,本科、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医务人员分别为294人、490人,改革当年分别为313人、420人,改革后1 年分别为331 人、246 人,2012年则分别为433人和484人,在2012 年以前无硕士学历的医务人员,2012 年则增加到了90 人,体现了改制后普仁医院本科学历构成比不断增加,并在2012 年引进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端人才,说明在改制后普仁医院人才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改革前后医院职称机构进行分析发现, 改革前1年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分别为60人、198人,改革当年分别为58人、212人,改革后1年分别为62人、212人,2012年则分别为94人、239人,显示除改制当年中、高级职称占整个人力资源的百分比下降外,改制后1年和2012年中、高级 职称占整个人力资源的百分比都提高了,说明虽然改制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流失,但医院环境稳定后岗位结构更为优化。
由表1可知,普仁医院改制后病床使用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普仁医院病床利用效率越来越高。 而患者平均住院日呈减少趋势,说明医院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走效益型发展道路,降低了无效和低效住院日。这不仅反映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案例二:汉阳医院
医院产权由国有转变为股份制,其中股份由3家持有。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汉和润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看好该医院的发展前景,与中铁大桥局集团经过协商,达成了共同出资对汉阳铁路中心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协议。其中,楚天、和润与中铁大桥局集团各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