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新检测法可早十年准确“预报”癌症

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发现,在癌症被诊断出的10多年前,人体已经在发生细微但重要的变化。他们发现,在后来患癌症的人体内,染色体末端防止DNA受损的保护帽明显磨损更严重。事实上,它们看起来像是属于年长15岁的人。

保护帽称为“端粒”。这些人体内的端粒比应有长度更短,而且持续变短,直至癌症形成前4年左右,它们突然停止萎缩。所有发生这种变化的人后来都得了癌症。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预防医学教授侯丽芳(音)博士说:“理解端粒的这种生长模式或许意味着,它可以作为预测癌症的生物标记。”

她指出;“由于我们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都看到了这种模式中强烈的关联性,因此通过准确的测试,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最终诊断各类癌症。”

尽管许多人可能并不想知道自己今后会得癌症,但这能让他们改变生活方式,降低患癌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在13年的时间里对792人进行了多次端粒测量,其中135人最终被诊断出不同类型的癌症。在确诊之前,这些人的端粒衰老速度要快得多,其标志是长度加速变短。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上海试点医院处方外流破坚冰,上海医药等有

  万方发展拟参股医药互联网公司执象网络

  诺华将以160亿美元收购葛兰素史克癌症药业务

  康美药业牵手中恒集团 打造医药大健康生态圈

  日本武田药品因产品责任诉讼将首现财年净亏

  柳州医药:从“传统配送商”往“综合医药物流

  伟哥去年在华销量激增47% 提振辉瑞全球业绩

  阿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的市场差距日渐缩小

  安进宣布 FDA 顾问委员会将对 Evolocumab 进

  FDA 拟重新审查医疗用消毒剂的安全性

“液体活检”可让医生随时监测癌症治疗效果

吴缅:p53及其家族蛋白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

十年之约!BIA誓将英国打造为新生物医药产业

cell death&disease:大肠癌细胞坏死性药物

nature:大数据助力癌症精准化医疗

卫计委公示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拟推荐

人类未来十大最顶尖医疗科学技术

索迪斯生活质量全球论坛于美国纽约市开幕

全球癌症药品年度开支再创纪录,突破1000亿

制药企业:90%的药品有50%的降价空间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