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办诊所的人士须拥有医师以上职称,并在医疗机构连续从事5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作为鼓励社会办医之举,北京市卫计委近日发布了《北京市社会办医指南》。
办诊所须取得医师以上职称
据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介绍,北京目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不足。从我国卫生体制特征看,非公立医院比较适宜的床位比例在20%-30%之间。目前,北京非公立机构的床位占比17.2%,诊疗人次占比11.4%。而按国家卫计委规定,在“十二五”期间,私立医院床位要争取达到20%左右。
今年,市卫计委曾明确提出,鼓励在职医生开办诊所。《北京市社会办医指南》则明确,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乡镇和村除外)设置举办诊所的人士应具备几个条件,包括取得医师以上职称;在医疗机构连续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等。
此外,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北京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表示,将尽可能地支持公立医院的在职医生尝试创业办医,让医生资源“流动起来”,促进医疗服务格局、体系的调整。他希望私人诊所能够更多开设在普通社区,为居民服务。
高端医疗开发增值服务有市场
《指南》还显示,从北京社会办医环境来看,围绕高端医疗开发增值服务较有市场。由于高净值客户(指家庭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比较注重服务质量与私密性,不愿接受公立医院嘈杂拥挤的就医环境,对价格不敏感,或是享有高端的医疗保险,能够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市卫计委援引建行《2012中国财富报告》称,北京市每万户家庭中高净值家庭数量超过200户,这些家庭平均可投资资产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总额超过5.6万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富人最集中的地区。
另据《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根据全国地域排列,北京富裕人士最多,千万富豪18.4万人,亿万富豪1.07万人,全国排名第一。
近8成大医院集中城六区
北京市卫计委同时发布了首张北京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办医地图”。其中梳理了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分布信息,社会资本办医可根据这张“地图”寻找哪一类医疗资源短缺、或是什么地方医疗资源薄弱等。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除驻京部队医院之外,全市共有三级大医院59家,其中47家都集中在城六区,10个郊区县只有12家三级医院,密云、平谷、延庆都没有三级医院。
目前在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仅占2家,二级医院也只有18家。绝大多数都是一级和未评级医院。
此外,北京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中,综合医院居多,共有151家;中医类有69家;眼科、口腔、美容医院也为数不少。不过,社会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分别只有7家和5家;社会办康复医院、肿瘤医院仅有4家。
北京推动大医院向津冀发展
市卫计委正研究具体方案;五环路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
北京市卫计委表示,按照中央关于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要求,北京市将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京外周边地区发展。
据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介绍,为破解北京“城市病”,疏解城市功能,市委市政府提出,支持引导三级甲等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在郊区布局。
今后,在五环路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不再批准增加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总量,促进医疗资源向郊区、新城转移。
他表示,目前,北京市已批准通州潞河医院等6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立为三级医院。天坛医院搬迁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口腔医院、北大医院大兴院区、中国医科院整形医院等一批改造项目也正在实施中。北京五环路周边地区初步形成由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环五环医疗服务带。
另外,按照中央关于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要求,北京将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京外周边地区发展。目前,市卫计委正在研究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