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多人死亡,9000多人感染,从西非蔓延至美国、西班牙。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疯狂肆虐。面对埃博拉疫情随时可能输入的风险,我国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一手抓国内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一手抓援非抗疫,构筑着疫情防控的坚固屏障。
■关口前移,22部门联防联控
由于埃博拉的高致病性和致死率,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已经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况。而早在世卫组织宣布警示信息的半年之前,我国已经高度重视疫情,并开始着手防控。
西非地区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形势严峻,我国国际交往频繁,要极端重视,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在前期已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控。要做好应对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做好我国的防范应对工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科学制订方案,严防疫情输入,并完善应急预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4次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我国疫情防范应对和对非援助工作,并多次召集或委托召集会议,专门部署南京青奥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援助西非国家防控疫情等工作。
8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外交、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商务、质检等22个部门建立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迅速制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管理方案以及技术文件30余个。
“从等着疫情进来,到主动深入疫区;从发生后再应对,到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关口前移、联防联控是这次埃博拉疫情防控的新特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有了应对SARS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这次相较以往反应更快、措施更实、应对更主动。
坚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防控为主、内外结合、科学应对”的原则,我国一方面加强口岸重点城市和重点人员防控,坚决防止疫情输入境内;同时,细化各项防控预案,强化应急准备和实战演练,确保境内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有效控制。
截至10月15日,公安部门向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通报出入我国的疫情发生国人员信息2.6万余人次,卫生计生部门和口岸检疫部门对体温超过37.3℃且具有疫区旅行史的人员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措施,累计报告111例留观病例,排除110例,并对1100多架次重点航班、40多艘船舶、1.5万余个集装箱、5300多批货物进行了检疫处理。
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完成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定点救治、院前急救等专业机构人员的培训,在全国确定167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144辆负压救护车、598间负压病房、127名国家级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家单位可在80小时内完成病毒快速筛查,16家单位具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
“迄今,我国境内尚无病例报告,也无我公民境外感染报告。”梁晓峰说,尤其在举办了南京青奥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的情况下,“这不容易”。
■接力援非,患难中见真情
“在给第一例埃博拉患者治疗时,我曾为患者体检,徒手翻开过患者眼睑,且隔了很长时间才去洗手。后来,由于先后与2名感染者有过接触,医院通知我要隔离观察。”中国第23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的普外科医生曹广在微博中平静地记录着自己直面埃博拉疫情的经历。
中国第23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共19人,由北京安贞医院主派,2012年赴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医疗任务。3月初,一位男性患者因腹痛、呕血、发热、乏力被收入普外科病房,曹广当时为患者体检。后来曹广才知道这是中几友好医院第一例接诊的埃博拉患者。
被网友们称为“距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医生”的曹广,其实只是众多援非中国医生中的一员。在欧美西方国家相继撤出本国医护人员,当地医疗体系处于瘫痪状态的紧急情况下,我国驻疫情国援外医疗队先后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