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药店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五届药博会”)上,“中医药”相关的话题成为诸多与会者谈论的焦点。
近日,海南省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相关政策,加大对全省中医药事业的扶持,政策明确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其实,海南并非第一个出台类似政策的省份。不久前,中医馆审批首在深圳开闸,上海市也出台了将中医坐堂医门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政策,相关政策的相继实施无不昭示着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决心,在此信号的暗示下,越来越多的药店试图借助中医药实现大健康转型。同时,医药“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使众多药店转型的步伐更为坚定。
而在如何经营中医药方面,目前业内有两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是以四川德仁堂、广州采芝林等为代表的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药房,第二种则是以深圳和顺堂为代表的专业化的中医药馆(药诊店)。
模式一
大健康中药店
代表:德仁堂采芝林
四川德仁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康禄在“第五届药博会”上提出“以中医中药为核心,全力打造大健康药房”的观点。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多数以中医药为特色的药店,均属于这种类型。
品种齐全为首要条件
邹康禄指出,“连锁药店若要转型中医药大健康,首先必须解决中药材来源问题,其次是中医资源问题,具备这两个条件,一个区域出现1~3家主打中医药大健康牌的连锁很有可能。”
据介绍德仁堂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药店,拥有自己的中药饮片公司,能生产《国家药典》内的所有中药饮片。德仁堂每年都会派出大量采购人员赶赴药材原产地进行验货采购。
广州采芝林药店连锁有限公司连锁部经理麦景文也表示,“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者必须保证药源的充足性和药材加工炮制程序的严格性和规范性。”
采芝林具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背靠北商药材有限公司和中药饮片厂,其年生产中药饮片能力达4500吨,是华南地区、广州唯一的毒性中药饮片定点生产企业,这充分保证了采芝林药源的充足性和药材的安全,据介绍其连锁店中药品规达1000种,配方率达99%。
专业人员必不可少
邹康禄指出,“中药材品种的齐备性也决定着药店引进中医师时的话语权。”
随着中医坐堂医诊所的逐渐开禁和对中医馆的逐步放开,引进知名中医师已成为药店聚集客源的有力措施,但由于中医药方面人才的缺乏,也使众多药店在发展中医药时遭遇瓶颈。
德仁堂目前在成都市区共有140家门店,其中1/3的门店开设有中医坐堂医诊所,并开设了10家中医馆,共有100多位中医师任职其中。这些中医师中有退休的名老中医,有各大医院在职的名中医,也有一部分是职位不高、但在某一病种上有独特见解的医生。邹康禄表示,“德仁堂每家中医馆至少保证有4名中医师轮流坐诊,总部的医生多达40多人。”
“德仁堂之所以能将名中医聚集旗下,与德仁堂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有关,同时与我们对各位中医师到位的服务分不开,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德仁堂药材丰富能充分满足各中医的用药需要和用药习惯。”
麦景文指出,“中医药最讲究品种的齐全性。当一个处方开出来,只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味药,就意味着整个处方作废。”
由于广州市对中医坐堂医诊所尚未开禁,广州采芝林因此也无此项服务,其主要是通过专业人士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当消费者拿着处方进入采芝林购药后,将通过审方、计价、配方和付点四道程序后方能取到药。
模式二
专业化药诊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