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国或将加大老年医疗投入 稳定社会预期

1010,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中国政府将为65岁以上老人每年免费提供1次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服务由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

虽然这项免费检查并没有引发多大关注,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即中国政府或许将不断加大对老年医疗的投入。中国的老龄化正在飞速上升,现在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13.7%.估计2015年达到2.16亿。一旦超过16%的比例,就可以被认为是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征兆。

正是看到这一点,卫生部开始建构慢性病工作目标,因为慢性病主要的群体就是老人。在710,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规划的目的是通过预防,来降低老年医疗的开支。

众所周知,很多学者都测算过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社保和医疗压力,但这里面的关系很微妙。一种解决方式是延后退休时间,但不追加对老年医疗的投入。这意味着老年人干的时间长,但医得更少,活得短,那么就平衡了社保压力,同时还能降低对年轻人工作“岗位挤出”。但这其实是个愚蠢的策略,因为61岁至64岁的延迟退休老年人不见得生产效率会很低,相反他们会提供重要的经验积累型知识,香港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说明,老年人在香港的工作效率并不低。

另一种解决方法就是让老年人干得更长,但让他们活得更长,提高预期寿命,增加工作时间。对老年医疗和保健进行大规模的投入,提高整体人口的养老金积累率。不过,我们遗憾地看到,中国目前对老年医疗的投入还不明显,目前中国采取的是一种“压低价格”的做法来降低老年医疗的成本。

最明显的是917的“限价策略”。国家发改委大规模压低了抗肿瘤、心脑血管等药物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这些药可以说大部分归属于老年医疗的药物。

“限价令”非常严厉地打击了一些医药制造企业的利润,甚至导致它们萎缩化生产。同时政府推行药品低价招标、强化大病医保总额控制,从而控制总体支出。我们认为,这些做法对挤压过度的药品流通环节中的“水分”是有意义的,但是它不代表着不需要鼓励医药生产企业进行产能扩张,问题回到了前述“两种解决方案”的竞争。

中国经济不需要大规模的基建投入,只需要保持一个恰当的年投资基建规模就可以了,中国最迫切的是大规模的社会民生投资,这是一种“社会性基建”,尤其是对教育(劳动技能培训)以及医疗的投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公私合作”顺应改革趋势 大病保险为10亿人

  OTC禁上大众媒体引各方热议

  医改涉入深水区 顶层设计最迫切

  医保医药医疗实行“三轮驱动”或利好仿制药

  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遴选原则:中西药并重

  全球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趋势:商业保险承办医

  “十二五”期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达360元

  保监会:“大病医保”遵循“收支平衡、保本

  张茅谈公立医院改革:推行便民措施建长效机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速 投入倾向药品生产企

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内三大因素影响基本药物定点格局

多地试点推开健康卡 全国一卡通还需时日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

综合各方态度,OTC广告禁令有因噎废食之嫌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优先发展县医院

中国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SFDA:儿童化妆品不鼓励基因技术制原料

OTC广告监管:将提高违法成本

七部委:我国将设药企黑名单 并经新闻媒体曝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