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年报披露渐近尾声,各行业的景气状况也已冷暖分明。回顾2015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依然延续了增长的主基调,近七成的已披露业绩公司“报喜”,其中又有约四分之一的公司增速在50%以上。另外,“互联网+”激活了互联网医疗、“药审改革”打开了创新药市场,“健康中国”战略助推了医疗服务掘金热潮。
创新驱动业绩高增长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4月19日,沪深两市已有192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披露2015年年报及业绩快报,其中近七成公司实现业绩增长。从增速看,业绩增长在50%以上的公司有35家,约占“报喜”公司总数的26.12%;而海翔药业、西藏药业、哈药股份等14家公司2015年业绩均迎来翻倍式高增长。另一方面,还有58家公司去年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天目药业、东北制药、华神集团及*ST明胶六家公司则出现亏损。
从细分行业来看,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公司几乎呈现全线增长。与之相比,拥有庞大收入基数的中药、化药及生物制剂企业则业绩分化明显,有净利润增长近八倍的,也有业绩首亏超过千万的。
而细究药企高增长“秘方”,创新是其中关键的“一味药”。随着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进入回报期,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往往呈现爆发式增长。
如哈药股份,其高增长的背后正是创新研发驱动。2015年,公司进一步强化新药研发体系建设,报告期内申报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治疗肠癌)生产批件获批,进一步扩大了扛肿瘤产品线,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2015年,哈药股份实现净利润5.80亿元,增长134.77%。
此外,有拳头产品在握,辅之以创新的营销模式,也是一些公司高增长的“秘方”。如启迪古汉就借此“脱贫致富”,在稳固公司拳头产品“古汉养生精”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营销体系和销售模式优化调整,逐步培育新市场和新的消费群体。2015年,公司中成药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5亿元,增长45.09%;净利润2237.2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由此“脱星摘帽”。
而在重组后的“起步年”,海翔药业2015年在医药和染料两大主营板块全面发力,保持业绩高速增长。据公司年报披露,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4亿元,增长86.83%%,实现净利润5.16亿元,增长865.24%%。其中,医药板块实现营收12.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03%。海翔药业表示,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国际定制合作,公司医药业务盈利大幅增长。
同样,受益新型业务顺利推广,尔康制药2015年业绩颇具看点。报告期内,公司淀粉及淀粉囊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为业绩做出较大贡献。公司2015年实现净利润6.05亿元,增长109.71%。尔康制药进一步透露,公司阿莫西林(淀粉胶囊)预计将在2016年上半年投入市场,产业链进一步得到延伸。
至于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这两个细分行业,探索其全线增长动因,互联网医疗等新兴市场“造富”的能力不容小觑。如通策医疗去年实现净利润1.92亿元,增长74.79%。高增长不仅依靠公司口腔医疗服务收入,还得益于其积极拓展创新医疗服务市场。公司坦言,拟构建“通策医生集团”,借助互联网及云平台的技术整合,重构医疗服务的诊疗流程,优化配置各级医生资源。
药企“对症下药”配“良方”
在凭借新产品、新技及新业务获得好成绩后,众多医药上市公司又马不停蹄地配置其2016年的“高增长良方”。而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中国医药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医药行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特别为药企掘金“十三五”开出四味“良药”:走国际化之路、发展生物技术、面向大健康、运用“互联网+”。
在于明德看来,药企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尤其在药品创新生产方面。“企业要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标准把我国药品质量水平提上去,把中国的产品送到国际市场,并用国外巨大的市场资源发展医药产业,以产业升级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加快使中国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型。”于明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