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卫计委发布消息,贵州省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试点范围。在所有试点医院,病人从进入医院起,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都将有标准化治疗。据悉,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效果。
有人指出时下的医改并不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医疗成本越来越高,国家投入也不断增长,但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原因何在?在于医疗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属性,若是在标准化治疗无以实现的情况下,技术和专业就可能成为牟利的借口,并让医疗费用在“跑冒漏滴”下不断流失,即便根据医师职级确定的医事服务费不断提高,医疗公益仍然难以实现。
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无标准化治疗的医疗乱象,不仅令公众痛恨,也令管理部门头疼。同样一个病在不同的时间和医院,治疗成本并不相同。比如做一个痔疮切除术,有的医院收费可能很低,有的医院却很高,两者之间有很大差距。而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有的可能会根据病症来开展必要的检查,项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有的却无所不包而形成过度医疗。
如果没有相应的标准化治疗作参照,有知情权未必有监督权。就像食品安全一样,过没过期、添加剂标准是什么、生产的流程如何、标签标识怎么设计,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如此生产者和消费者才能“按图索骥”,共同在一个平台上说话。
个体的不同,医院诊疗有很大的差异性,但在技术上还是有相应的流程和标准可以遵循。把握大的原则和方向,其他的差异化也就有了标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是一种精细化的需要,其本质就是用技术去解决技术问题,从而达到标准化治疗应有的统一和规范,把医疗的自主权约束在必要的范围之内,从而避免医疗权的滥用,也符合国际精细化管理的趋势和潮流,并最终实现对医疗乱象的源头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