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疗IT企业如何看待汹涌而来的互联网医疗热潮?后者会对其产生什么冲击?前者又会如何应对?
连续五年蝉联IDC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榜首,东软集团(下称东软)可谓名副其实的HIT巨头。其对互联网+的思考和应对,可作为传统医疗IT企业的典型,值得业内思考。
事实上,东软很早就开始了互联网相关业务的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如云医院、大象就医等产品。集团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卢朝霞告诉健康界,2016年东软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加大投入。但她同时还表示,东软对互联网诊疗持谨慎态度。
互联网诊疗可针对特定病种和人群
卢朝霞认为,医联体是在去中心化,以患者为中心是在强调用户体验——医疗机构正在进行的变革与互联网精神一脉相承,医疗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产业互联网一样,都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她更愿意叫“医疗互联网”,而不是已被业界默认的“互联网医疗”,因为“在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核心仍然是业务”。
毕竟,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互联网在改善就医体验方面大有可为,可一旦触及临床诊疗,其安全性和质量就须严加控制。也正因如此,卫生行政部门一直没有放开医生个人直接对患者个人的远程医疗。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要求医疗机构在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卢朝霞表示:“在国家的<执业医师法>没有修改之前,有些行为是不行的,东软会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在这个大前提下,做一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体验的互联网业务。”
她预测,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以及相关需求的出现,未来一定会倒逼机制的变革。比如,某慢性病患者长期由同一个医生开药,其对患者病情非常熟悉,“是不是就应该可以通过远程解决?”
“对于特定病种、特定人群,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的医患之间的诊疗,我觉得应该给开一个口子。特别是对于经常复诊的慢性病患者,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
加大对互联网应用的投入
卢朝霞表示,东软将加大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研发投入,把核心业务平台化、云化、互联网化是其中的重点工作。
具体到医疗互联网领域,她说:“我们在2016年将通过技术、商业模式、合作模式等的创新,实现更大的市场覆盖率。并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相关的研发投入。”
事实上,东软很早就开始了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布局。
“熙康云医院”在2015年一度被称为“宁波模式”,在业界引起不小反响。
宁波云医院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传感器技术,建设集健康大数据收集、分析,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网上诊疗、康复、养老照护为一体的医疗服务与协同平台。当地市民通过“宁波云医院”能够实现门诊、住院、检查、体检的预约服务,以及实现对特定人群、特定病种的诊疗活动。
宁波一位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总结:不出社区看名医,不出家门看云医,公共卫生云路径,我的健康我管理。
目前,宁波云医院模式已经在太原、沈阳、潍坊、齐齐哈尔等地推广。
除了上述区域云医院模式,熙康还推出了服务于以大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云医院,以及熙康自己搭建的为民众提供健康管理的云医院,共三种模式。
东软非常看重云医院业务,“这是我们从IT技术研发向运营服务转型中的重要布局。”卢朝霞说。
她还表示,熙康非常重视C端的市场需求,为此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于个人客户的产品。
“大象就医”是东软推出的掌上医院的产品版品名,不同于传统的医院APP,它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全国数百家医院资源,用户可自由选择医院、科室和医生。它将就医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