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资医疗器械在高端医疗市场的“三座大山”,国产厂商正在试图发起挑战。
“在那些外资企业占主导的领域,一样存在创新机会。”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CEO奚水表示。
奚水曾在GE医疗中国超声研发中心总经理岗位上干了8年,带领团队研发的产品创造了12亿多美元的全球销售收入,并因“反向创新”写入哈佛商学院商业案例。2010年创办了飞依诺,他试图复制在GE的成功——打造自主品牌的高端彩超。
无独有偶。一批从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出来的团队,2010年开始筹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欲打破外资品牌垄断国内高端医疗设备的局面。联影总裁张强表示,国内企业不能卑微地求生存,赚点小钱或快钱,要敢于挑战巨头。
飞依诺从擅长的彩超着手、攻其一点,联影则高举高打、全线出击,两家公司的产品覆盖了医疗影像的X光、CT、超声和磁共振等产品,可视为医疗设备中高端中的高端。
它们能否从众多国产医械企业中脱颖而出?
挑战者
联影位于上海嘉定工业园的展厅中,参观者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人,多会提到2014年5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的“像小推车一样轻巧灵便”的那台移动数字X光机;而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飞依诺,也在6月12日迎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考察。
从初创期的埋头攻关,到中央领导的实地考察,这两家企业迅速为大众所知,并先后公布了自主研发的“成绩单”:飞依诺在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上推出3款高端彩超产品;联影在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上推出11款影像产品,并选择了和GE、西门子、飞利浦等外资品牌同台竞技。
它们的产品亮相都别出心裁,紧扣各自市场战略。奚水仍选择“反向创新”的营销思路,主打德国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市场。他告诉记者,“大家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我们把它做成了,在德国市场站住了脚,再去拓展其他国家和国内市场。”
联影则将战场选在国内的高端市场。张强说,这是国产医疗设备品牌第一次以最全产品线与外资品牌正面交锋,年初联影产品刚上市,就促使部分同类进口产品降价15%至30%,在使用、维修等后续服务的成本上,它也有望比进口产品低30%至50%。
两家公司殊途同归,都是要抢外资品牌的市场。2013年全球超声产品的销售额大概是60亿美元,中国约占15%,折合人民币约80亿元,85%的高端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长期享受高额利润,国内70多家超声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厮杀。
“飞依诺做了近4年准备,从硬件电路、布线、机械设计到底层控制、算法与用户界面软件,都需要有自己独有的方案。”奚水说,竞争要靠创新,要显示出和国外产品不同的特点,比如原来两三个操作步骤,使用触摸式操作一个步骤就能完成,给医生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远在参观飞依诺后表示,终于有一家国产超声公司脱颖而出,可以和“GPS”们抗衡了。
联影的定位是做“医疗产业的华为”。“我们内部有个规定,每款产品要有一两个技术亮点,并获得顶级专家认可,虽然过程很艰苦,但目前我们还是做到了。”张强告诉记者,联影产品2014年年初推向市场,目前已获得了6亿元订单,预计2014年的销售目标是10亿元,未来计划用10-15年时间,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中国医疗设备公司。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医疗器械最核心的是创新,现在国内医械企业该学的、该打的基础都有了,要开始超越了。
他举例说,上海微创自主研发的一款心血管支架,产品定价12.5万元,就是通过创新解决了目前临床上不能解决的问题,革命性的创新就应该获得高额利润。
两道槛
要在外资品牌垄断下抢夺市场,挑战者要跨越两道槛:一是技术门槛,产品要紧跟或超越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市场门槛,行之有效的销售体系和品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