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我国骨科医械产品实现全覆盖 跨入整合分化时代

F&S公司资料显示,全球骨科植入器械市场从2006年的129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77亿美元。亚太地区的骨科植入器械市场预计将从2009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6.1%

快速增长的中国和印度市场是全球骨科植入器械市场整体增长的主要因素。F&S预计,到2015年,中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将增长到16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8.1%。同时,中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在全球骨科植入器械市场的地位,将由2005年的第八大市场跃升为2010年的第三大市场,并将在2015年超过日本成长为第二大市场。

国产品基本实现全覆盖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达到32.8亿元人民币,2007年达到37.7亿元,2008年达到47.4亿元人民币,2009年则为57.7亿元,在此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20.7%,复合增长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显示出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强劲势头。

“骨科类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兴行业。”具有9年专业骨科器械设计工作经验的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蔡勇指出,骨科植入器械技术涉及面广,涵盖临床医学、材料学、材料力学、生物力学、结构设计、机械制造等不同的专业领域。

蔡勇介绍,我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产品种类也从当初单一的简单手术器械发展到日益多样化,已经基本涵盖骨科疾病所需的各类产品,逐渐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在新世纪过去的第一个10年,我国骨科产业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苏南和京津两大产业带已形成,区域内生产企业超过50家。年销售额超过或接近1亿元人民币的境内企业有创生、威高、康辉和欣荣等公司,约10个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0.5亿元。

目前,中国骨科植入器械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地。截至2009年,国内制造创伤和脊柱植入产品的企业约70家,人工关节企业30家。2007年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行12.3万例关节成形术和19.4万例脊柱装置植入手术,其中,植入境内、外企业生产的关节假体数量基本相等,而60%以上脊柱植入装置则由境内生产。规模较大的关节假体生产公司主要有春立正达、蒙太因、爱康、百慕航材、北京普鲁斯等;脊柱植入器械生产公司主要有威高、创生、康辉、苏州欣荣等。同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稳定性的加强,一批民族品牌已经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在注册认证、销售渠道等方面形成了优势。

从细分领域来看,目前,关节类、创伤类和脊柱类是中国骨科医疗器械三大主流类别产品。

统计显示,创伤类是三大产品中规模占比最大者,达到38%2009年市场规模为21.9亿元;其次是脊柱类,规模占比约为25.1%,市场规模总计14.5亿元;关节类市场总规模达到11.8亿元人民币,规模占比为20.5%。另外,骨科手术器械等其他骨科医疗器械合计市场规模为9.6亿元人民币,合计占比为16.4%

中国骨科植入医械高端市场目前仍为外资生产商所把控。2009年,外资企业合计占中国骨科器械56%的市场份额,主要包括强生、美敦力、辛迪思、史塞克等。其中,关节类市场国产品占36%、脊柱类市场国产品占39%、创伤类市场国产品占57%,创伤类是唯一一类没有被国外厂商主导的产品。

跨入整合分化时代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骨科医疗器械技术含量及产品档次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市场上国产骨科医疗器械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占比较低。”蔡勇指出,目前全球骨科市场主要被为数不多的知名跨国骨科公司所瓜分,如捷迈、强生、史赛克、施乐辉、林克、辛迪思、美敦力等,这些跨国公司以其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运作模式领先于同行。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知名的跨国企业在将高端植入器械产品不断投向中国境内的同时,也开始采用收购、兼并、设厂等方式加快其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如美敦力注资威高,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邦美、强生、史赛克、辛迪思等在中国设立独资工厂,亦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中国植入医械产业发展和市场进步。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抗过敏药市场潜力大 店员推荐主要决定销售市

  行业竞争加剧 肝素钠双雄业绩从增长趋于平稳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发展分析

  我国戒烟药品市场被辉瑞、强生、诺华“三分

  南沙参野生资源日趋减少 市场行情逐渐上行

  2011年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统计分析

  药用辅料笑迎“黄金十年” 蜕变仍需靠规范

  原料药价格探底 巨头扩产冲动依然不减

  2015年生物类似物市场规模将达37亿美元

  中国原料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子诊断产品市场 未来扩容前景可期

国际企业对抗生素药物开发热情减退

肠杆菌疫情或燃抗感染药市场

处在临床研究十字路口的靶向药PI3K

抗菌药受限 营销理念来补救

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之氯吡格雷(波立维)

中国抗菌药业:一场耐药菌与新型抗生素悬殊

维生素车间陆续进入停产检修期

抗生素研发裹足 药企审慎押宝

提高抗肿瘤药上市率路径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