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从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延续了往调价风格,此次调价涉及范围很广,包括20类药品、400多个品种、700多个规格剂型,降价幅度为15%。
但个别品种出现了价格上调,1月8日晚,上海莱士(002252)公告宣布,人血白蛋白(10g,50ml)最高零售价由360元提高到378元,调增5%。莱士方面认为:“无法推测2013年度投浆量,对销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
国家发改委人士指:“本次调价化学药品,与2011年至今已分四批调整的抗生素、循环、神经、激素、消化、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等8类药品,属于同一轮次调价品种。”发改委表示,将在2013年开展中成药价格调控。
鉴于2012年9月发改委计划内的麻醉、精神药品价格调整也已在此次有所体现,意味着发改委整个西药的价格调整基本接近结束。
各省招标将有降价
与之前降价类似,很多品种实际招标价远低于调整后的最高零售价。
以氯诺昔康(4mg×20)为例,调整后最高限价为24.9元,而在2012年四川省药品招标平台中,浙江震元(000705)的实际中标价已经被压低到22.02元。
血白蛋白似乎是此次调价唯一赢家。1月8日,上海莱士收在15.74元,封于涨停。2011年年报显示,当年莱士的白蛋白收入为2.43亿元,占总收入的42.9%。白蛋白产品价格调增5%之后,上海莱士白蛋白毛利率有望接近50%。此前,人血白蛋白一直执行着2007年9月发改委制定的“临时最高零售价格”360元。由于血液制品长期有价无市,最高限价的指导意义早就被扭曲。经过2012年9月和此次调价,三大类血液制品白蛋白、静丙和凝血因子价格均上调。
对于其他品种来说,“砍价”早已板上钉钉。多位药企人士表示:“最高限价具有指导意义,反映到未来各省招标中,将会有进一步的价格压缩。”
对中成药来说,调整刚开始。康恩贝(600572)政府事务总监朱跃萍表示:“从西药调价来看,中药也是会一类一类调整。但中药分类比较模糊,估计调整轮次可能要进行3次。”
2007年2月和4月,发改委分两次发动了最大一轮中药价格调整。累计调整中成药共466个品种,降价幅度16%,几乎把500种列入医保的中药降了一遍。一位药业人士认为:“按照2007年那次调价的逻辑,内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中成药用量大,价格较高,可能会首当其冲。”
从2012年9月开始,发改委就启动了报送、调查中成药成本的工作。按照一年两次价格调整的进度,发改委很有可能在今年三季度开展新一批的中药价格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