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为什么大医院一定要有门诊呢?

自从去年大约年中的时候,国家卫计委放出要控制大型医院的规模,适当控制大医院的门诊,网络上就沸腾起来,上海也有官方的意见要控制大医院的门诊。最近,人们的眼光又开始集中到大医院的门诊上来。对于大医院来说,不管是三明还是高州,不管是协和还是郑大一附院,都将面临一场实实在在的革命!

针对目前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各抒己见,抛开集团利益不说,大多数人是支持医疗下沉基层的。

从事国家层面医疗、医政、医改的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日前也说:国际上没有不分级医疗的国家。他说:分级医疗成功之时就是医改成功之日。

我注意到长期研究中国医改,主张医疗市场化的两位学术界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和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的观点。朱恒鹏从也许不能关掉三级医院门诊,因为会引起广大老百姓的不满来考虑,认为政府应该引导三级医院的医生出来,让医生下基层为患者服务。刘国恩也从如果关掉三甲医院的门诊,百姓是不同意的,目前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分流患者的角度,表示中国的医疗必须改革,并且要从管理需方向管理供方过渡,只有让医院处理住院患者、急诊患者,诊所负责普通患者就诊,方能将分级诊疗从口号落到实处字里行间,两位的意见表面上是顾及百姓不同意,而原则上是同意关掉大医院门诊,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目前中国医疗制度的弊病在哪里——没有很好的分流病人的办法!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制定让百姓接受的诊疗制度?或者我们可以回顾广东省人民医院自上世纪80年代后的发展历程,从中了解医院门诊的壮大及其作用。2000年以前的省医院共有三个门诊部:远在4公里外的惠福西路门诊部(规模不大,急诊为主)、位于总部内的内部职工门诊(还不成,小得很)、被要求设在新河浦的门诊部(更小)。三个门诊部每天的门诊总量在500-800人次之间,在当时也并不是省医院住院病人的主要来源。大多数住院病人是来自下级医院的上送以及熟人介绍、口碑传播,直接由内部员工与入院处联系安排住院。

2000年前后,省医院的整体改造正在进行,大家对要不要建东川门诊部?建多大?展开了论证,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没有庞大的门诊病人群,将来难以收到住院。后来,东川门诊部按日门诊5000人次来设计。我就是当时东川门诊部筹备办公室负责人,提出的理念就是通过信息化和流程改造,尽量减少患者在门诊的停留时间。当时的东川门诊是中国医院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门诊部,从预约、挂号、候诊、取药到问询,全程信息化。

由于医院病床倍增了,靠过去熟人介绍、口碑传播接收病人住院的模式也就随着市场的压力而改变了。这个市场压力是什么呢?建立可靠的忠诚客户群——门诊病人,因为医疗市场决胜的关键在于拥有多少病人,而门诊病人的多少决定了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的份额。因此,门诊就作为医院决胜千里的主战场。当时我就著有《医院前线服务》,阐述如何从保留老顾客,发展新顾客的战略上提升门诊的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超值服务。

这就是当今中国的医院为什么要有门诊的一个最大的原因。然而,从经济学角度看,既然扩张了,就要千方百计地使我们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当所有的医院床位低成本投入(沉没成本)无需增加或增加不大的时候,多收一个病人就是多一份利润!那么,医院又有什么理由使一张病床空着呢?由此看来,医院扩张所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经济效益,而是伴随着过度医疗、资源浪费和资源分布不均。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医院盲目地扩张和开设门诊,实际上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整体的经济效益并不高。目前我们还没有感觉到如此,只是因为我们支付系统的效率、医院人力成本的核算和医院运行成本的核算都没有达到精细化。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医生价值的回归和不允许医生与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卫计委答记者问,专家怎么看?

  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预计将在今年出台

  医药企业深陷二次议价陷阱 中成药成重灾区

  国家完成5药品谈判,大降50%!

  严守防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FDA:冬虫夏草不能作为保健品用了!

  化学药注册分类改革出台,企业将何去何从?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建基层医疗圈需限制大

  医生谈商业网站挂号加号:不可一刀切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建基层医疗圈需限制大

极力打压!医药公司促使肯塔基州议会通过限

喜讯!诺华IL-17A抗炎药Cosentyx斑块型银屑

儿童用药难题再次成为两会的焦点

仿制药、医疗器械、创新药将大展拳脚

国家中医药局:落实《战略规划》激发中医药

全国政协委员王阶:推进“医养结合”仍存在

卫生部原副部长:很多药不该吃、很多治疗不

保健品包装,为何总出格

保健食品如何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史上最全”医药产业新政出台 “国产“的春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