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该病具有诊治容易、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当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H2受体阻断剂及中成药。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抑酸作用最强、疗效最好的一类药物。
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五大质子泵抑制剂已成为全球抗消化性溃疡市场领先的品种。2004~2007年,连续4年在全球处方药市场保持着160亿~18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国际市场下探
据全球畅销药数据,2011年全球质子泵抑制剂排名前六位品种是:埃索美拉唑销售额49.7亿美元、雷贝拉唑26.8亿美元、泮托拉唑18.9亿美元、兰索拉唑16.4亿美元、奥美拉唑9.9亿美元、右兰索拉唑2.2亿美元。
近年,该类药品国际市场销售额呈下降趋势。1997年销售额为60.9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最高峰178.1亿美元,到2011年则降至112.9亿美元。其中,降幅最大的产品是奥美拉唑,其次是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由瑞典阿斯利康开发,并于1988年上市,商品名为洛赛克。上市后增长迅速,1996年即成为世界头号畅销药,销售额约34亿美元,在2000年曾创下62.6亿美元的佳绩。2001年专利期满后,通用名产品的销售额迅速上升,洛赛克销售额则逐渐走低。特别是2003 年,由于其它产品的竞争以及升级替代产品耐信的增长,2011年销售额迅速下跌至10.5亿美元。
兰索拉唑是由日本武田公司开发的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该药1997~2003年市场上升较快,但2003~2011年则快速下降。2003年,其销售额超过奥美拉唑,达到46.6亿美元,但近几年增长相对较慢。
泮托拉唑是德国百克顿公司于1994年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商品名为潘妥洛克,在美国由惠氏制药以Protonix商品名上市销售。2005年8月专利期满,美国专利保护延长至2010年。2000~2007年,泮托拉唑市场上升较快,但2008~2011年开始下降。2007年销售额达到42.2亿美元,2011年则快速下跌至15.0亿美元。
埃索美拉唑为英国阿斯利康2002年推出的换代产品,商品名为耐信。该产品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质子泵抑制剂产品。2005年,埃索美拉唑销售额为46.3亿美元,2006年则达51.82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1.9%。2007年销售额高达52.2亿美元,在全球单品种销售排名第三。2005年飙升至质子泵抑制剂产品第1位,并连续7年保持第一位。
雷贝拉唑由日本卫材公司开发,1997年在日本首次上市,商品名为波利特。2003~2011年,该产品快速稳定上升,2007年全球销售额达24.2亿美元。该产品在美国专利到期时间为2013年5月。2009年,雷贝拉唑销售额迅速上升,近3年均名列前两位。
右兰索拉唑由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研发,2009年1月获得FDA批准上市,2009~2011年全球年销售额分别为0.94亿美元、2.2亿美元和2.75亿美元,市场表现不俗。
国内市场攀升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在前100位产品排名中,有4个质子泵抑制剂产品挤进前50强,且销售额均过5亿元。其中,奥美拉唑排名第10位,泮托拉唑排名第14位,兰索拉唑排名第22位,埃索美拉唑排名第49位。在我国质子泵抑制剂市场中,同时有4个销售额过5亿元的产品,这一现象少有,同时说明抗消化性溃疡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2012年,样本医院质子泵抑制剂销售额高达34.9亿元,比2011年增长21.3%;2005~2012年购药金额复合增长率为26.8%,大大高于药品行业平均值。此外,质子泵抑制剂用药金额占药品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6.7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34.9亿元,7年整体市场增长5.3倍。
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有6个,分别是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2012年销售额排名前3位产品是:奥美拉唑9.7亿元、泮托拉唑8.9亿元、兰索拉唑7.7亿元,市场占比分别为28.0%、25.0%和22.0%,前3位产品占整体市场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