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上,一场关于"互联网+能否让医院重新洗牌"的辩论,让一众医界大咖们争红了脸。有的专家坚持技术是人的附属品,有的专家则认为未来机器会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现场可以说火花四溅,台下的观众也跟着过足了瘾。
辩题:互联网+是否会让医院重新洗牌
主持人: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庄一强
正方观点:互联网+会让医院重新洗牌
正方辩手:
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 陈海啸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 陈金雄
互联网医疗分析师 刘谦
39健康网主编 李悦
反方观点:互联网+不会让医院重新洗牌
反方辩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 陈勇
苍南县人民医院院长 郭廷建
丁香园 李天天
社科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 周丽
辩论实录(根据双方辩手现场发言整理,部门可能有出入)
双方自由阐述阶段
重新洗牌or改善服务
正1 陈海啸:
我是肯定的,因为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推动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0年前我们都没有人想到每个人会有一台电脑,然后只用了20年时间就实现了,10年前很难想象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但现在也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对医院一定会产生非常深的影响,这个是不以医务人员意志转移的。我相信互联网对医院一定是个正能量,会促进我们医疗的效率的更多地方。医疗行业是世界上目前360行里面难得的有几行100年没有变的,基本是一对一的看病。哪一行发展快的一定是基本上生产方式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几年进步最快的就是辅助诊断技术,但看病的基本生产方式没有变。我非常期待,也相信互联网会改变我们医疗的生产方式。
反1 陈勇:
互联网+技术仅仅是技术,而且不是医疗独有的技术。任何一项技术能否运用好不是靠技术的本身,而是靠人,人是决定因素。因此决定一家医院水平的核心因素是人,是高水平的医护人员而非技术。高水平医护人员加上先进的技术可以打造高水平的医疗和高水准的医院。相反,不具备高水准的医护人员即使加上先进的技术,也不一定打造出高水平的医疗和高水平的医院。另外一点,我们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无论是过去的视触叩听还是今天视触叩听加B超、X光、CT、核磁,从过去的血、尿常规,细胞血检查到现在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多么先进的技术,最终是靠人来发挥到极致的。
因此决定一家医院水平高低,决定医院是否被淘汰或被洗牌,绝对不是技术,是人。这就是为什么打造医院时都是沿着名医,名科,名院的轨迹。翻看世界历史,医学里没有一家医院是靠掌握了某一项互联网技术而成为世界名院。而且近百年来,自然科学领域的一切先进技术都不失实际的运用到医学领域,但那些美国的百年老院,都没有随着技术进步而被淘汰和重新洗牌,相反越是高水平的医院越会掌握和运用好先进的技术,越能发挥高水平。因此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改善我们的服务,但决定不了医院的水平和档次,它不能让医院重新洗牌。
正2 陈金雄
医疗大致经历了巫术、宗教医学、科学医学三个阶段。当医院进入科学医学阶段,有三种职能,连接患者服务、医疗业务协调、医疗责任主体。现在基本是以疾病为主,完全是面对面诊疗,病本位。互联网会改变医学理念、模式改变,以疾病为主向以健康为主;改变大部分面对面诊疗,未来网上医疗业务可能会占60%-70%;医疗业务协同方式改变,现在更多是院内协同,以后会远程会诊,未来第三方机构会崛起介入;未来智能诊疗发展,标准化的服务可能慢慢会被机器人取代,一些个性化服务机器人跟医生可以一起来操作。
反2 郭延建
不可能被颠覆。让病人把病看好,两个需求,一是安全,一是有效。比如你像用照片拍舌苔传到互联网再诊断,我觉得有点不靠谱。整个诊疗过程,医生要和病人交流加上技术辅助,才能治疗好。互联网做不到人文关怀,患者就医感受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