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首批国家药品谈判结果公开发布,两病种的三个药物价格降幅均达到50%以上。具体来说,乙肝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降价67%,非小细胞癌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降价54%和55%。
结果发布前,《第一财经日报》曾确认,首批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的药品有5种分别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治疗慢性乙肝的韦瑞德,以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
医药地理从消息灵通人士处得知,此番公布三个药品谈判结果而不是外界流传的五个,原因是有一种药物因为“择优”而被放弃,另外一种罕见病治疗药物正在谈判中,预计后续会有消息。
“这三个药品的价格谈判代表着我国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的全面启动”,上述人士表示。
医保衔接是首要工作
“我已经乙肝大三阳十年,现正服用恩替两年了,今天看到这个新闻正的高兴。”“请问在哪里能买到,帮朋友代购。”——许多网友在新闻下方回复道。
“谈判结果公开后,百姓最关心的一定是什么时候能以便宜的价格购买到这几种药品。”上述人士表示。
此前,医药地理了解到,乙肝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谈判前月均费用大约1500元,而肺癌治疗药物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的谈判前月均治疗费用分别是15000元和12000元。由此可见,如果能以“腰斩”价购买到这些药品,无疑将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但有的药品就算价格减半,如果需要患者全部自费依然是不小的负担,譬如此次谈判的两种肺癌治疗药物。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卫计委通知中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医保制度和支付方式”。
目前,我国医保正经历着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动作。从国家层面来看,包括大病保险建立、“两保合一”推进和医保支付标准尚在酝酿之中。而从省级层面来看,各省的医保负责单位、资金状况、支付标准和药品目录等各方面都有差异。
对于此次谈判结果,卫计委网站公开资料中并未直接要求将这三种药品按国家谈判价格纳入医保,而是做了如下表述:
“已经将谈判药品纳入当地医疗保险合规费用范围的地区,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医保制度和支付方式;尚未确定的地区,要抓紧做好与相关医保政策衔接;确有困难的地区,可首先从大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障)做起。”
这一表述虽然更加灵活,但就医保衔接问题上却比较模糊。
据医药地理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十个省份的各类医保目录中纳入了此次谈判的一到两种药品,例如埃克替尼已经纳入湖南省的三种医保。而替诺福韦酯尚未被纳入任何省份的医保。由此可见,谈判结果的医保衔接工作还是比较艰巨的。
“通知中要求6月底前完成谈判药品的集中挂网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吧,留出一个月的时间给各个省来协调医保衔接的工作。”一位接近谈判工作的人士表示。

三医联动、多部门协调正当时
国外专利药价格高昂,国产创新药、优质仿制药难进报销目录等原因让一些新药好药难以用之于民。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药品在采购、使用、报销等各环节由不同部门负责,一旦合力不足,难免会出现“九龙治水”的情况。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也在持续地考验着各政府部门的协同能力。
落实药品价格谈判结果,让老百姓尽快的享受国家谈判成果,就是“三医联动”的一次完美预演。卫生部门负责积极组织谈判药品直接挂网、医保部门负责尽快将三种药品纳入报销范围、医疗机构负责优先采购国家谈判药品惠及于民。
事实上,此次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计生等16部位(局)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来进行的。这不仅仅代表着“三医联动”改革的破冰,更涉及到国家多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例如海关查价等。
有消息人士表示,卫生计生部门、社保部门、省级医改小组、省政府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本次谈判结果顺利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