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2012年第9期《紫光阁》杂志上撰文谈公立医院改革。张茅强调,公立医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满足群众就医方便、负担减轻、质量提升的要求。在今后的公立医院改革中,要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优化质量为导向,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继续巩固便民惠民措施成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全文如下: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医改三年来,在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20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探索,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十二五”期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景目标的关键时期。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医保、医药和医疗三个重点环节,实行“三轮驱动”。作为“三轮”中的关键一环,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的三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按照中央要求,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要特别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同时深化和拓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为此要重点做好5方面的工作。
一、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是广大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重要场所。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转换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内在要求,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环节,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城市医院相比,县级医院不存在复杂的办医主体,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相对单一,推动改革的难度也相对较小。县级医院率先推进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可以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为此,中央决定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首先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决定在全国选择311个县(市)作为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中央财政对每个县(市)补助300万元,带动和引导地方给予更多的财政投入,适时启动第二批改革试点,为到2015年全面推开改革奠定扎实基础。
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全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要采取财政、医保、价格等政策联动的方式予以补偿。一是落实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继续完善和强化政府在县级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