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受到追捧的今天,移动医疗作为最重要的棋子之一,在经历了2014年的纷争逐鹿,似乎要在2015年火力全开,这块蛋糕无疑是诱人的,但却不一定所有人都吃得到,且吃的舒服。
目前,移动医疗这块奶酪始终被各种各样的质疑所笼罩,如何能够整合移动医疗所带来的信息数据,发挥大数据的潜能;如何能够打破以药养医的迷局;如何能够将医疗资源与就诊用户精准匹配进而分层诊断;如何能够通过上述改革,最终剑指商业保险,推动医疗资源市场化,这一系列困境亟待破冰。
这一迷局的现有市场格局已经进入“诸侯割据”时代,跑马圈地是最明显的特征。从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BAT到小米、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2014年9月,移动医疗市场迎来了传统金融领域一大巨头,平安。
以一款在线问诊及健康咨询类手机APP——“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移动应用上线,一方面代表着,曾经在10年前平安舵手马明哲提出的商业健康保险先行队“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融合的大布局正式拉开幕布;另一方面则代表着以“平安好房”、“平安好车”“平安好医生”等的“平安好”系列逐步搭建。
巨头入场
移动医疗并不是今天才启航。
2011年6月,阿里巴巴天猫商城开设医药馆,三年后,2014年阿里再度发力,收购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共计斥资1.71亿美元。同年,支付宝钱包发布“未来医院”计划。
另一巨头,腾讯也频频出手。2014年6月,腾讯布局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健康领域,联手京东出手缤刻普锐B轮融资,金额达到2300万美元。随后先后将丁香园和挂号网收入囊中。并在2014年10月份通过微信布局将移动医疗这盘棋进一步扩大。
此外,2014年9月19日,九安医疗宣布其开发的智能健康品牌iHealth将获得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同时段,趣医网获得弘晖资本、软银中国两家投资基金近千万美元投资。资本市场也没有放过移动医疗这块蛋糕。
具有强大保险基因的平安在这一战场中,在一定程度上被业界定位于“后进入者”,以“平安好医生”为切入口的平安健康产业布局随着,移动应用的上线而正式拉开帷幕。
移动医疗站中,互联网基因成为激发保险+医疗的最大动因,在这一动因上,平安使出了以王涛跨界为代表的杀手锏。被称为中国软件运营之父的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涛出任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日前,王涛在办公室接受专访,办公桌上四处散乱着“急支糖浆”、“玉屏风颗粒”等多种药物。“每天都研究这些药物的定价,和医生交流药的用途。”边说王涛边将桌上的药物和打印资料放到地上,腾出一小块可以放下笔记本的地方。
2014年年初,马明哲提出了平安421战略,大象再起舞。“一手管住用户的钱、一手管住用户的健康,这样用户就离不开平安了。”马明哲说,作为两朵云资产之一的健康云,移动医疗布局是重要的一步。
“三网融合”是马明哲10年前的梦想,10年后王涛的到来开掘平安好医生移动医疗这一“梦想抓手”,战车正式启动。
对于这辆花重金打造的战车,已经投入多少,王涛并没有透露,但是王涛表示,未来平安倾集团之力投向健康医疗领域的资源将是百亿级别。
三层医生体系布局医网
在未来,好医生是稀缺资源。
不同于电子商务,价格敏感系数成为决定用户群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医疗资源面前,用户的对于价格并不敏感,问题的核心转移至如何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好的医生。
对医疗资源有需求的人群整体可以划分为三类,分别为:不能正常工作的患病群体;拥有肥胖、吸烟、高血压等症状的亚健康群体;以及并无显性症状的健康群体。
“不同群体对健康的需求不同,但用户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常常盲目追求‘专家类’医疗资源。”王涛表示,不同于电子商务,医疗资源错配的失误成本较大,将不同阶段的群体进行精准匹配才能节省社会资源。“‘平安好医生’是让用户找到切入口,通过家庭医生模式为开启对人群提供在线诊疗服务。”王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