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站商业健康保险
可以窥见,“平安好医生”此次发力移动医疗,无论是宽度层面还是深度领域都精耕细作。涉及的环节包含了健康管理、问诊、医疗、药品、信息、智能硬件等多个链条。
而“平安好医生”所有的金钱的付出、平台的搭建、用户的获取、服务的提供最终都将剑指唯一目的地:商业健康保险。
2014年11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是继“新国十条”之后,再次对商业保险表态。商业健康保险已经踏上风口,大战“一触即发”。
保险出身的平安在健康保险板块谋虑深远,此次布局后,无论是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还是外部的商业合作都将成为最佳前端。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性价比低下,在医疗资源没有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用户缺乏选择权。”王涛表示,未来应该让医生同医院分离、同医药分离,而后同保险结合,转化利益导向,形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良性循环。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发表文章表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仅占全行业保费收入的6.5%,赔付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为1.3%,而发达市场这一指标分别为30%和10%左右。
但是初期的另一个层面代表的“蓝海”。项俊波表示,到2020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预计将达到6000亿元,赔付支出达到400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4.5%左右。
“截至2014年移动医疗用户加起来才7000万,属初始阶段。”王涛表示,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中国的健康保险、商业健康险、移动医疗、健康管理将有飞速发展,其中大量的需求属于刚需。
在平安健康来看,吸引用户的核心是好的医生和服务,及时精准的治疗,玩的是钱和实力,平安前期的大量投入是构建用户认可的过程。不同于其他资产的轻型化,商品和服务并不在同一个天平上,无法通过价格单一维度来解决。“移动医疗打的不是价格战而是服务战。”王涛说。
“由于国家补贴,压抑了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在未来医疗服务会越来越贵,名医是稀缺资源,高价值的服务必须由商业健康保险来兜底。”王涛表示,当医疗资源走向市场化后,商业健康保险一定会发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