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148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外资的利润来源于血透耗材
据了解,我国目前需血液透析的病人近21万,据此估算,每年血液透析次数约为2500万次,按每次400元的治疗费用推算,每年在血液净化治疗方面支出的医疗费近100亿元。
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宝莱特(300246,SZ),从2012年开始,围绕血液透析行业先后收购了挚信鸿达、重庆多泰和恒信生物三家公司。宝莱特董秘黎晓明表示,目前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比较低,主要是产品在技术、配套和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但未来国产血液透析设备的发展空间巨大。
然而,国产品牌还不能短期内实现进口替代,前述重庆多泰工作人员表示,国产仪器起步较晚,现在技术上来了,一些零配件也采用进口产品,距离得到医院终端用户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很多医院一直都用外资品牌,认可他们,再加上这些厂家有自己的耗材,用起来方便。
在行业人看来,进口品牌敢压价的原因在于手中拿着血透耗材的优势,目前来看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既生产仪器又生产耗材,而耗材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国内一家知名医疗器械企业高层坦言,仪器属于一次性收入,医院购置后有几年的使用周期,但耗材需求大、利润高。
2011年江西省卫生厅血液透析机项目中,946台血液透析机以单价6.6万元中标。彼时有人指出,虽然中标单价只有6.6万元,但是费森尤斯通过绑定耗材来补偿,一台血液透析机每年的耗材费用在10万元左右。遗憾的是,上述几家国产生产企业都没有涉足这块金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