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基因检测如果是支点,那杆杠呢?

没有唯一的支点
 

在互联网医疗炒得火热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2.15亿美金助力精准医疗,将基因组学的应用推上了舞台。要实现奥巴马提出的精准医疗计划,需要获得人类的健康数据和基因信息。NIH的主任Francis Collins博士也表示,要实现精准医疗计划,第一步就是将研究中所收集到的各种混合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

健康数据和遗传信息的整合

这里提到的混合数据,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健康数据,另一类是遗传数据,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基因信息。

医疗要实现精准,要实现个性化,除了生物信息需要不断收集达到大数据的量级水平,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需要不断地研发新的分析工具。这里的信息收集,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实现,而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可以通过生物信息技术来解决。

由此看来,健康产业的第一步需要实现信息的收集和互通,基因检测作为基因行业的“支点”和基因信息的收集方式,并不是唯一。

在健康行业,基因检测收集的数据只能占有很少的比例。其他数据的采集,包括人的健康数据,行为数据和医疗记录数据等;以及周围生活的环境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气候和微生物等。

这个支点,其实就是数据采集的入口。数据采集的下一步,需要数据挖掘。

既然其他生物和环境数据的采集也构成了健康数据的入口,那么基因数据的采集必定不是唯一的。从生物信息的采集来源来看,基因检测这个支点也有不同的落脚处。

基因检测采集的不一定是人的基因信息。

人的肠道寄生着上百万亿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影响着人的健康生活。除了肠道以外,人的口腔和女性的阴道也生存着无数的细菌。这些和人类共生的生命体,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变化,既反映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反映出人的饮食和健康状况。

基因检测提供基因数据,这是基因大数据的入口,也是进入基因行业的门票。

杆杠的效应

Illumina业务发展副总裁Jorge Velarde说过,在可预防疾病的风险中,平均只有20%与基因有关,10%来自于医疗,20%来自于客户之前和现在的环境,高达50%来自于客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们无法对Jorge的评估做一个验证,但是把健康数据划成不同组分的时候,他的分类是合理的。健康数据包括基因数据、医疗数据、环境数据、行为数据四个主要的部分。这几部分组成了我们的杆杠。

基因检测作为支点,仅仅使用基因数据组成的杆杠来撬动健康产业是有问题的。

美国在1994年率先在医疗机构中开展肠癌基因筛检,一年以后英国也开始了全面的基因筛检制度。2002年欧盟超过70万人进行了基因检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基因检测的国际标准。2005年,美国已有近500万人次接受了基因检测,通过预知和医学干预,使大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90%,乳腺癌的发病率下降了70% 


基因检测在各国的推广

2006 年诞生的众多基因检测公司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将基因检测产品带入消费者市场。直到2015年,大多数的基因检测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23andMe公司在不断通过融资烧钱支撑到现在。目前23andMe貌似开始有营收了,但是和九年前花出去的钱相比,还是杯水车薪。从最近 23andMe的部署来看,公司的模式开始发生转变,主要的精力也从基因检测业务开始转移到药物研发模式上面。

中国从2006年开始基因检测市场化以来,走了不少的弯路。如果仿照美国最初众多的基因检测公司走过的老路来做,基因检测是没有市场的。在国内大众普遍对基因检测不了解的前提下,盲目的模仿23andMe公司模式,最终会面临用户数上不来和市场无法推进的瓶颈。

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为什么会复制不成功23andMe的模式呢?

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2006年中国的互联网没有像今天这样成熟。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基因产业新方向:建立新生儿DNA库,从源头“

  盘点:欧洲生物制药产业十大强国

  CFDA:药品监管数据不得用于商业服务

  中印日三大天王领衔亚洲医药市场

  查唾液或可预测 感染流感风险

  酒精依赖:DSM-5与ICD-10的差异

  药物转化效率哪家强?强生连续三年蝉联PII指

  医药电商望接力“互联网+”浪潮

  药房托管回潮 被指以垄断对抗垄断

  严把药品质量 真正做到“药材好 药才好”

2015年最有可能IPO的14家互联网医疗公司

机构调研下一个风口:牛市配角医药股欲扶正

生物医药大泡沫已吹起!

致敬李光耀!新加坡医药健康事业可学什么?

冲上云霄!“云”对医疗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新药研发耗费25亿美元 制药业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远程医疗商业模式特点探讨

一年关门8万家 实体药店如何过冬

谁是明日最畅销药物?施贵宝、赛诺菲与诺华

降价成常态 微利时代下药企出路在何方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