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改排头兵:安徽如何用机制破除以药补医

2014年,我国新医改进入到第六个年头,李克强总理用“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来形容,并指示“要继续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

1985年放权让利的市场化医改之后,从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政府主导,市场让位。显而易见的改革成效是,对医疗的财政投入剧增,医保覆盖到全民。

本轮医改中,安徽成了“排头兵”:在全国率先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实施“零差率”招标采购;率先全面铺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酝酿省市公立医院改革……安徽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已经总结上升成为了国家政策。

此时回过头来看安徽的改革样本以及其他如江苏的改革,不难发现,不管是基层医改还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都面临着绩效考核难、留住人才难、医院债务化解难以及财政投入掣肘等待解问题。

我们正在用中国式方法着力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也许我们能做的,正如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组成员刘国恩所说:“不改革看不出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4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下发通知,公布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的700个县的名单。安徽包括肥西县在内的41个县(县级市)名列其中。

安徽当地媒体报道称,加上已列入第一批试点的21个县(县级市),安徽省所有县(县级市)已经全部纳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对于这个结果,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2009年开启新一轮医改以来,安徽就担任了“排头兵”的角色,作为先行先试的省不仅率先拉开基层医改的序幕,创立了“安徽模式”,并且率先全面铺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安徽医改的一些成功经验,经总结已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全国推广。

如今,以县级医院为突破口的公立医院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作为改革“排头兵”的安徽,其全部县(县级市)纳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自在情理之中。

按照有关规定,中央财政将继续按照每个县300万元的标准对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县给予补助,预计将补助安徽省1.86亿元。

安徽省卫生厅政策法规处处长谢瑞瑾表示,除了安徽,目前全国还有三个地方是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县公立医院改革的,分别是浙江、陕西和青海。

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直接关乎医改成败。

那么,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突破口的“先遣部队”,安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几何?以政府主导的方式来推行的“药方”是否能收得奇效?而安徽的改革是否可形成模式,在全国推广?

探索药品“零差率”销售

在借鉴基层医改经验的基础上,自2012年起,安徽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思路之一,即是要破除“以药养医”。

谢瑞瑾介绍,总体思路是,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四个分开要求,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

“以药养医”的形成,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自1954年实行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制度以来,早期由于医院收入主要来自财政补贴,药品加价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198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改革以后,财政补贴比例由70%80%急剧下降至10%20%,而公立医院的诊疗收费却多年未能提高,遂形成了医院“以药养医”的运营模式。

有的医院其药品加成甚至占到总收入的六成。这些“加”上去的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医院的逐利冲动演化成了种种乱象,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市场化医改的反思。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主导派占了上风,2009年实施的新医改打出了强调公益性的旗号,试图依靠政府主导来解决难题。而只有消除“以药养医”顽疾,才能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改是经济问题 也是政治问题

希爱力祭出价格杀招 万艾可会应战吗?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已至关键时刻

由云南白药衍生的中药配方保护管理

民营医疗机构占总数四成 诊疗人次数不足3%

药店电商经营需要大平台 智在提升用户体验

给民营医院自主定价权意义有多大

三方博弈药房托管:生产企业反对声最强烈

发改委:探索建立非公立医保谈判机制

发改委鼓励创新药价格意见有望今年出台 创新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