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成本和难度的不断增加,全球新药研发压力愈来愈大,新品种的研发和上市速度有所下降。然而,作为全球药品注册的首选地,美国药品市场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2012年,美国FDA共批准39个新药,创16年来FDA批准药品数量之最。这其中的一个最大亮点是,2012年12月31日,FDA批准了植物药Crofelemer上市。这是自2006年10月FDA批准第一例植物药Veregen上市后批准的第二例植物药。Veregen是从绿茶中提取的儿茶素类和其他绿茶组分的混合物,属外用药;而Crofelemer则是FDA批准的第一例口服植物药。
FDA对植物药再次放行,标志着美国植物药审评制度更趋成熟,植物药在美注册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那么,作为中药生产大国,我国中药产品距离FDA的放行标准还有多远?希望Crofelemer能对我国中药产品在美注册有所借鉴。
新闻聚焦
2012年12月31日,美国FDA批准了Salix制药公司的口服植物药Crofelemer(商品名为Fulyzaq)上市。
Crofelemer来源于巴豆属植物lechleri(在南美洲被称为“sangre de drago”)的红色胶乳。当树皮被割破时,会流出一种红色类似于血样的胶乳,其中含有新型多分子结构物质Crofelemer。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南美洲的西北部,即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亚马逊雨林地区。Crofelemer为125mg的缓释片,主要用于缓解HIV/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T)疗法时出现的非感染性腹泻症状。与FDA在2006年批准的第一例植物药Veregen(茶多酚)一样,Crofelemer符合美国对药品的上市要求,可作为处方药进行销售。
ART疗法是目前HIV/AIDS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采用此疗法的HIV/AIDS患者常会出现非感染性腹泻症状,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这也是患者中止或改变ART疗法的常见原因。据统计,美国13岁以上HIV感染患者人数大约为120万人,其中大约有15万~18万患者在使用ART疗法时会出现非感染性腹泻症状。这些腹泻症状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直接和间接的医疗成本,而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体重下降、抑郁及社交活动减少等症状。
在Crofelemer获批之前,FDA尚未批准任何治疗HIV相关腹泻的药物。Crofelemer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HIV患者这一迫切的临床需求。患者可通过每日口服Fulyzaq两次,以缓解各种非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
FDA发布的资料显示,Fulyzaq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研究证实。该研究在南美洲开展,共有374名HIV阳性患者参加,这些患者均接受了稳定的ART疗法,并且伴有一个月以上的腹泻(已剔除感染或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病例)病史;这些患者发生水性腹泻的平均次数大概为2.5次/天。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Fulyzaq组和安慰剂组,每日给药两次。临床有效性终点的判定依据为,在至少两周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为期四周)中,每周出现水性腹泻症状次数不超过两次的患者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服用Fulyzaq治疗的患者中,17.6%的患者有临床应答,明显高于安慰剂组8%的应答率;在部分患者中,这种抗腹泻作用甚至可持续20周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