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拿什么挽救你,中药注射剂

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唯有从安全、经济、有效三方面着手。

自上世界50年代首个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至今,中药注射剂走过了整整60年历程,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但如今,曾被认为是中药现代化标志的中药注射剂似乎就要走到尽头。百度搜索关键字“中药注射剂”,满屏充斥的是严重不良反应、某某品种被叫停、某某品种遭淘汰;医院纷纷撤出中药注射剂,国家也在酝酿削减中药注射剂品种;生产企业举步维艰、效益下滑,停产停工等信息。中药注射剂真的会就此止步、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吗?它还有未来吗?我们还能拿什么挽救它?

在当前医改政策层层推进、医院输液病种日益受限、国家对医疗费用管控力度不断加大的环境下,中药注射剂作为普遍认同的不良反应多、药价高、超适应症使用严重的药品必然首当其冲列入管控名录,要寻求其突围之路,唯有从安全、经济、有效三方面着手,提高其使用的合理性。

安全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国内广泛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中注射剂是中药不良反应里比例最高、程度最严重的剂型。2004年至今,中药注射剂药害事件频频爆发,得到社会和舆论的普遍关注。SFDA相继叫停了鱼腥草、刺五加、双黄连和茵栀黄等7个高危注射剂,并修改了莲必治、穿琥宁等注射剂的药品说明书。2012SFDA又发布公告拟淘汰穿山龙注射剂、柴辛感冒注射液、肝净注射液、乌头注射液等11种中药注射剂。在此期间,国家药监局屡次发文从国家和法律层面强制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再评价,并出台相应的工作规范,切实控制中药注射剂安全隐患。此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一度平息,而最近曝出的华润三九“舒血宁事件”,引发市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新一轮担忧。我们不禁要问,中药注射剂真的如此不安全吗?

RAS数据分析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发可能并不完全是药品本身质量不过关造成的,临床使用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1显示了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年龄段分布,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主要用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而抗感染药物多用于10岁以下的儿童。小儿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能力有限,容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则伴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的功能及代偿逐渐衰退,易发生药物蓄积,加之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更大,也更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针对儿童、老年这些特殊用药群体,医生处方中药注射剂时应慎重,严格掌握治疗指证,避免滥用。使用过程中也应当重视患者个体差异,加强对肝肾功能的监测,药品使用说明书也不得缺省儿童用药和老年用药资料。

1 中药注射剂应用年龄段分布图(以金额计)

 1.jpg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AS

又如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现象,在对2014年处方点评中,中药注射剂的联用处方比例(包括与西药或中药注射剂的联用)为88.26%,高出西药注射剂联用处方比例35个百分点。少数甚至存在6种中药注射剂出现在同一张处方中的现象,包括3个抗感染药物+3个抗肿瘤及辅助用药或4个心脑血管用药+2个抗肿瘤及辅助用药等。同类或相似药物的重复使用,特别是与抗感染药物联用,易发生交叉耐药性,并且出现不良反应叠加效应,加大治疗的潜在风险。因而,不难理解为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比西药注射剂更为突出,一再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经济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

RAS数据显示,中药注射剂已成为患者药费开支的重要组成(表1):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约占中成药销售总金额的30%,约占注射剂销售总金额的10%。其均次费用更是高达168.52元,是同期中成药均次费用的1.4倍,注射剂的1.7倍,全部药品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600万风投到手 Corvidia新心脏病药物研发项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核查 第一个中枪的是谁?

  阿斯利康向CFDA提交便秘新药linaclotide上市

  人社部回应“退休人员医保缴费”传闻 应对人

  广西五年内要建成分级诊疗制度

  北京儿童医院挂号模式由“井喷式”转为“舒

  Nat Microbiol:科学家揭示HIV基因组修饰的

  Nat Microbiol:科学家开发出抵御细菌感染的

  Cell & PLoS ONE: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新疗

  国内无罕见病官方定义 无医保报销缺药可治

国务院:将在医药产业内探索产品质量安全强

2015年美国FDA罕见病药认定数创历史

英国雄心勃勃打造150亿规模基因疗法、细胞疗

北京6家公立医院转型康复机构

中国药品审评积压曾达3.2万件 一线评审员3年

“供给侧改革”对医改有哪些启示?

谷歌将与英国NHS合作,发展医院人工智能

全国人大代表:国内血友病用药产量太低 患者

移动医疗的核心:得医生者得天下

他山之石:法国儿科医生为何跳槽少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