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许俊才,上海杰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医学顾问。有在多家国际大制药公司从事临床试验工作的经历,包括:美国昆泰医药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医学总监、荷兰上海劳登医药研究公司医学总监、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医学注册部经理、美国普强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医学事部临床研究经理。著有《透视AIDS》、《谁给我吃药》、《癌症,我们应该了解什么》、《国际临床实验操作基础》、《Hold住梦想,创业上海滩》等。
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青蒿素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或生理学奖的消息振奋全国。“屠呦呦的发现,是植物药、现代制药的成就。麻黃素、紫杉醇、水杨酸、银杏、吗啡等等都是,这是中国制药质量提高、创新的榜样,是中国现代制药的基本,也是中国制药梦的精神。”当天,许俊才在自己的朋友圈上发表了这样的感触,随即便收到了朋友的各种点赞和评论。
许俊才是上海杰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在朋友和同事的眼里,他特别喜欢思考,经常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自己对医疗圈子热门事件的评论。就在去年年末,许俊才发表的一篇《中国传统医学,困境与出路》的文章,引起了一位远在芝加哥大学的人类遗传系的华人教授共鸣,特地从美国打电话来交流,并在其回广州讲学之际,飞到上海,与许俊才畅谈中国医学的困境和出路,一见如故。
就是这样一位爱思考,甚至喜欢针砭时弊的创业家,在他自己的创业路上也一直拷问着自己,要为中国医学进步做点什么。
外企打工
1992年,许俊才在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以后,顺利进入了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
但此时,安逸的工作并没有填满许俊才心中的梦想。在和妻子商量过后,他开始准备出国的英语考试,虽然后来没有出国深造,但为后来在外企工作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
由于英文基础好,又有扎实的医药临床知识,许俊才很快被美国普强公司看中,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第一批就职于外资医药企业的中国人。进入普强医学部后,许俊才的工作是把国外新的医疗新的临床产品带入中国,负责管理国外新药临床试验在中国的实施。虽然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都很大,凭借着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不断学习的进取心,许俊才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并积累了丰富的新药临床试验经验。
1997年9月,在前同事的推荐下,他离开曾经奋斗过的普强制药,加入了印度南新制药公司。“在南新制药的时光很愉快,工作充分自由,管理注册报批和促销资料的审批,真正进入了药品开发领域。此外,我还要负责团队建设,培养下属快速成长,这些因素都驱动着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新工作方法。”许俊才回忆在南新制药工作的日子,感叹在南新积攒的不仅是药品开发领域的知识,更是领导管理理念的学习提升。
随后,他又跳槽去荷兰上海劳登医药研究公司,进入了制药业的服务外包(CRO)行业。2002年,全球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美国昆泰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此时许俊才做医学项目总监已经积累了很多年的工作经验,经过朋友的推荐和昆泰的面试后,他成为了昆泰中华区医学部总监。
在这些外资企业里,许俊才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药品临床知识,另一方面也结识了不少业内的资深专家;在昆泰担任医学部总监的时候,许俊才带领团队开展中国业务,扩大中国市场,更是达到了当时职业生涯的顶点。但是,这些耀眼的成绩并没有填满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一直在为外国人打工,“不想做一个平庸的打工仔”,繁华褪去,许俊才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
“世界上没有安稳、安逸的职业,只有充满挑战的机会。”2005年1月,许俊才离开世界CRO巨头昆泰医药(Quintiles),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创业艰辛
“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你的地位多高,而在于因为你的存在使其他人获得了美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