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2013年外资药企在华销售“此消彼长”

近日,各大外资药企先后交出前三季度的在华成绩单,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进一步缩小了行业前十之间的距离。

受诸多“贿赂”丑闻事件影响,2013年第三季度的外资医药圈内,除学术活动突然降温、外事会议停摆之外,商业整风更使得GSK(葛兰素史克)为代表的部分外资药企销售业绩一再受到拖累。

根据IMS(艾美仕市场调研咨询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GSK中国在20128月到20137月期间的年度复合增速虽然仍保持14.4%的提升,然而仅20138月这一个月的销售环比增速,就因受到严重影响而萎缩约21%

同样受到商业调查的欧洲药企赛诺菲与拜耳,其中国区8月销售的环比增速也都反常地衰退超过2.5%

GSK事件的收尾工作被指将在一两个月内完成,具体结果对行业指向意义巨大。“尽管可能会面临中国有关部门的巨额罚金,但GSK退出中国的可能性非常之渺小。”

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表示,针对GSK此前在华大规模行贿的调查有望在11月底或12月份结束,而最终面临指控的很可能只是公司的部分中国高管,而非GSK公司本身。

GSK三季度销售大降61%

在外资药企中国区销售排名的最新座次中,位列第八的GSK在追赶第七名默沙东、甩开诺和诺德、美国礼来等对手的竞争中正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这背后最大的原因,无疑是因行贿丑闻受监管部门调查、致使医生开药时有所忌讳,处方量大为减少。

IMS数据显示:“20131-8月份,GSK中国区的销售额为5.4亿美元,较2012年前八个月增长6800万美元。”但就20138月单月在华的销售数据来看,前十大外资药企只有GSK一家录得两位数的衰退,而诺华则增长超过了21.3%

GSK三季度销售业绩大降61%,其中7月与8月初的情况被指影响最大。至9月,销售业绩已开始复苏,但第四季度其能否继续保持回春的态势仍待观察。

GSK首席执行官AndrewWitty近期就表示,由于GSK中国遭调查而致使销售下滑,最严重的无疑是那些有竞品替代药物的领域。比如公司在华最为畅销的肺病用药Advair舒利迭(通用名:沙美特罗),另一家英国药企阿斯利康就有替代竞品。他同时指出,目前要预估中国区受调查影响的销售何时能够恢复还为时过早。

对于如何度过时艰以尽快刺激销售,GSK方面的命运完全在于上级部门对案件调查的定性和收尾周期。

此前曾有种种传闻指出,负责GSK一案调查的公安部曾试图查明葛兰素史克作为一个法律实体与行贿问题的关联,但最终可能无法证明是公司层面卷入此案。而一度甚嚣尘上的GSK退出中国风波、退出重要斡旋平台RDPA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的举动,也被外界解读为是其牵制舆论博弈的筹码。

“事发时的GSK中国负责人马克锐(MarkReilly)将不会在中国被提起指控。”前述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尽管免于指控能够给GSK公司名誉、实际销售带来一丝“解脱”,但鉴于中国监管部门对于腐败案件的严厉作风,对GSK本土高管可能提出的指控也仍将给公司带来不小的打击。

按照消息人士的推测,距离处理结果出炉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将成为决定GSK销售复苏甚至药品价格博弈等的重要因素,公司战略转折节点也在于此。

对此,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表示:“医药行业商业贿赂反腐就要大张旗鼓的进行下去,解除掉外资药企的超国民待遇,把外资药企拉下神坛,和国内药企处于同一竞争平面。”

竞争态势“此消彼长”

相比GSK方面的大退步,其余外资药企的市场拓展虽多少受到行业调查波及而有所节制,但在重点领域的争夺上仍是激烈的“贴身巷战”。

IMS数据中的行业排名来看,2013年前八个月外资药企在华的销售依旧呈现放量的增长态势。销售规模前五位的外资药企分别为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拜耳以及罗氏制药。

销售体量最大的美国药企辉瑞2013年前八个月在华销售额增长亦是行业第一。录得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新农合支付风险仍可控 累计受益8.6亿人次

全球PE投资乐观度上升 医疗消费最受青睐

院士联名析医患之惑 医患关系须顶层重构

9年至少9种廉价药断供 医院药厂各执一词

中国内地的进口抗癌药为何这么贵

中药材“高富帅”价格大跌 上市公司“捡便宜

风投投资链条遭抢食 药企资本围猎民营医院

2013年医药行业三季报研究解析

完全免费医疗将致巨大浪费

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