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代怒揭黑幕 药企涉嫌虚假上市路径曝光
2012年最后一天,因迟迟无法获得退货款1100余万元,浙江滋福堂医药有限公司(下称滋福堂)一纸诉状将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悦康公司)告到北京大兴区法院。《华夏时报》记者获悉,此案即将开庭审理。
然而这起退货纠纷却意外揭开了悦康公司涉嫌财务作假、包装上市的内幕。而纠纷双方的合作过程,则清晰地暴露出如下“上市路径”。
滋福堂方面这样概括道:悦康公司以上市后的股权为诱饵,与代理商签订高额销售合同,在代理商付款提取大量药品后,再以对方难以完成销售任务为由,迅速取消其代理权,再寻找其他代理商,继续上述操作,以达到上市所要求的盈利标准。
“我们希望证监会加强审核,卡住这类涉嫌财务作假的公司的上市企图,避免中小投资者的损失。”滋福堂代理人、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张雁峰律师说。
全国总代缘何迅速被取消?
1月22日,滋福堂关联公司香港圣康公司代理人张雁峰表示,2011年上半年,悦康公司董事长于伟仕提出,因为悦康公司准备上市,于是在香港成立圣康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香港圣康)。公司成立后,双方于2011年6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悦康公司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为多元化大型民营医药企业,以药品研发与生产为核心,兼营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和计生用品等。滋福堂是浙江享誉百年的老字号药店,始创于1883年。
该《协议》约定:香港圣康(乙方)以悦康公司(甲方)新药部名义销售甲方生产的新药——注射用兰索拉唑,年销售2000万支;悦康公司承诺最晚于2012年6月30日上市,上市后根据香港圣康完成任务的情况支付可流通股股权。如果不能在此之前上市,香港圣康有权要求按相应比例支付现金。
记者注意到,《协议》第5条这样约定:一年完成1500万支以上,相当于私募注资9000万元以上(按3倍市盈率,每支利润留存2元计算);一年完成2000万支以上,相当于私募注资1.6亿元以上(按4倍市盈率,每支利润留存2元计算);一年完成3000万支以上,相当于私募注资3亿元以上(按5倍市盈率,每支利润留存2元计算)。
《协议》签订后,香港圣康于当月以单支19元的价格提货176万支,付款3344万元。
张雁峰说,正当他们在全国各省招聘省级代理、开展销售仅两个月时,8月10日,悦康公司要求香港圣康召集全国省代到京开会,并口头取消了香港圣康的全国总代理资格,致使后者尚未销售的60余万支药品无法继续销售。
被取消全国总代理后,香港圣康感到十分意外。
香港圣康方面表示,从统计数据来看,当时全国有4家药企生产注射用兰索拉唑,年销售总量最高为380多万支。这意味着,即便悦康公司的产品占据全部市场,也不可能销售2000万支。
“如此做的目的就是把这些药品卖给香港圣康,然后取消后者代理资格,转而委托其他代理商继续出售其药品。悦康公司为了上市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张雁峰说。
“我们都知道这是完不成的任务!”张雁峰说,之所以签署上述《协议》,是因为当时悦康公司为上市已经做过评估,上市后总资产约为200亿元,如果香港圣康完成销售任务而获得相应股权,潜在利益约为20亿元。而在其上市前,香港圣康需要做的,只是按照要求拿货2000万支,即使以19元每支的价格计算,需要垫付的资金也不到4亿元。而且,因为长期从事新药销售,香港圣康也会将部分药品销售出去,实际占用的资金更小。
“以4亿的资金,一年后就能换取价值约20亿的股权,即使存在锁定期,这项投资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张雁峰说。
因为销售任务铁定完不成,香港圣康被取消了全国总代资格。“据了解,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两家公司像我们这样被取消了代理资格,其中一家为此闹上了法庭。”他说,按照这样的操作,更换一次总代就能多销售一些药品。
代理商变身待上市公司新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