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5年元月开始至现在,中国的医药市场开始风起云涌,GSP认证、药品一致性评价、电子监管码、招标政策改革、辅助用药目录、医药电商等一系列医改政策发布,令人目不暇接,行业为之震动。在这场变革中,对制药工业特别是处方药企业的影响尤甚。
如何对医药企业有更大促进与帮助,笔者对医药行情的市场营销情况作了一些分析,通过对营销领域的多种问题,逐步梳理出2017医药营销9大趋势。
新产品营销困难加大,成本提高
由于近期国家政策调整,对新产品的上市要求将越来越严格,同时由于医药产品价格的不断强行下调,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直接导致新产品市场供应与需求疲乏,成为营销难点的一种深刻背景。
从宏观上讲,医药分家导致药品需求会有所增加,新药的销售难度也会下降,关键是临床的开发途径是否适合,如何让各需求单位适应新产品的快速启动,处方量上升,品牌信誉质量服务的开发是营销取得胜利的关键,企业知名度软环境的支撑为前提,优势价格为依托,减少周转环节控制成本为基础,大力开发销售服务是关键的策略,迅速接近与靠拢市场,成为新产品上市的重要步伐。
企业产品利润下降,大客户管理更加困难
近两年来,医药企业利润下降严重,甚至局部亏损严重已经显露出行业经营的困难局面,在不断变革新的医药环境下,成长与维持协调发展,是企业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靠单一或者少数及格产品支撑企业发展的局面将随时被打破,减少经营风险已经是近期营销的重大趋向。
在经营当中,大客户是企业的支撑与命运转折点,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医药企业试水手段被屡屡打败,包括出现的“前店后厂”、“零距离消费”、“专营专卖”、“平价政策”等等,均没有形成气候,由此,垄断的医药公司大客户管理在不断积蓄力量,企业对大客户的管理难度也在增加,虽然大客户比较管理规范,但始终存在“以大欺小,我有你没”的区域优势。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不会破局,大客户如何管理与经营,虽然策略各有不同,合作双赢是基础,但破其利器还需要有独门功夫,比如差价、比如服务、比如产品优势、比如软环境控制、比如人脉关系、比如品牌优势等等,在不断进化中找合适的。
目标市场失去重点,效益体系摇摆不定
市场在不断反复中磨练企业,但也成为打击企业的无奈之举,企业正制定目标的时候,往往考虑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目标市场的优先权是企业的一个方向,目标市场在政策与环境的变化下,也在发生变化,许多企业的目标市场在不断失去信心,难度也不断加大,作为目标为什么会产生阻力,还是医药产品的管理混乱与政策变化,导致营销变局动荡,效益体系摇摆不定,危机就不断涌现。
在围绕效益与经营这个话题的时候,企业注重效益,但更想创造好的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如何创造稳定的效益体系,已经非常关键的问题了,目标市场的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方向,或者多方位选择,开源截流,审视区域定位与目标市场的开发,加快营销手段更新,更多把目标市场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线上,制定目标市场层级体系,优化目标市场进出口关系,随时应对目标市场出现的动荡局面,站住脚才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第三终端继续崛起
市场在跟进发展的同时,由于医药市场发生变化,成就乡镇、社区医药市场在不断完善与加快演化进度,医疗体制的改革可以预见,未来社区与乡镇的医药市场将不断壮大,医药资源会被分散,但国情表明政府掌握的大医院也将长期占据有利地位。
在不影响大终端销售的前提下,开发第三终端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而优势在于第三终端才是未来国民消费的主要战场。对于第三终端的继续崛起,有很多解释,有些说是形势环境所迫,有写分析为企业外延的扩展与延伸,也有说是竞争与市场放开的必然结果,然后大背景是医疗体制的改革催生第三终端的崛起,因此,我们对第三终端抱有很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