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接到举报称,安徽涡阳县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带量采购招标项目中安徽谯陵医药有限公司涉嫌通过提供虚假材料获取中标资格,并涉嫌巨额偷税漏税。日前,记者前往当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涉嫌财务数据造假
据了解,涡阳县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带量采购配送企业遴选招标项目主体单位是涡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本项目分为两个包,第一包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带量采购配送企业遴选;第二包为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带量采购配送企业遴选。本项目每标包采购药品配送企业三家,根据涡阳县公立医疗机构上报带量采购药品目录进行药品配送。
招标文书载明,投标人资格要求第一包投标人2014年总销售收入不得少于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第二包投标人2014年总销售收入不得少于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据工商企业登记资料显示,安徽谯陵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谯陵医药)原注册资金为2100万,在此次招标时,谯陵医药临时将企业注册资金增资为5000万元(该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日是今年9月8日,安徽谯陵医药有限公司增资日期是9月17日,而该项目开标日期是在9月29日)。
知情者向记者介绍,安徽谯陵医药有限公司2014年《审计报告》中利润表显示主营业务收入15.87亿元,根据税务部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显示,其2014年销售额仅为3.61亿元(纳税人识别号341600791885246),与医药配送公司正常经营数据严重不符。
该《审计报告》由安徽汇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具。
当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医药配送公司销往各类终端的药品以赊销为主,回款周期一般为3至6个月,亳州地区普遍在4个月左右。按照其《审计报告》中利润表显示15.87亿元的营业额计算,应收账款应在5亿元左右。然而,《审计报告》中报表显示,其应收账款总额仅为6607.47万元,报表显示应收账款主要明细中包含3家医疗终端、2家药业公司,涉及总额为5103.72万元。此外,《审计报告》中显示,该公司仅有3634.78万存货、1457.02万应付账款。该审计数据,与一家营业额在15.87亿元的医药配送公司现实经营数据,存在无法理解的冲突。
运营状态遭质疑
医药商业配送公司,其上下游经营活动均以赊销为主,大部分业务活动需待下游客户回款后,向上游支付。该公司《审计报告》中现金流量表显示,其现金流高达18.25亿元,而利润表中显示净利润仅有2094.44万元。
安徽谯陵医药有限公司配送范围均在亳州境内,在其他区域无配送,其在投标书中提交的企业简介中宣称“公司配送范围包括亳州地区等级医院9家,乡镇卫生院1030家”、“等级医院市场占有率为90%以上,市场份额达10%,配送能力在皖排名第29位;乡镇卫生院市场占有率为100%,市场份额达19%;OTC医疗终端占有率为70%以上,市场份额达32%。”
依据以上数据,综合评估其在亳州地区市场份额约占20%,确属亳州地区排名靠前的公司。但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质疑:“亳州市三县一区所有等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2014年总体采购额11亿元左右,OTC医疗终端总体采购额2亿元左右,总量合计13亿元左右,即便按照20%市场占有率推算,其业务总量也不超过3亿元,试问其2014年度15.87亿元主营业务销售额从何而来?”
安徽谯陵医药有限公司2015年10月10日在安徽亳州人力资源网的企业简介显示:“公司固定资产累计达3.5亿元,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年利税额近860余万元”。这与其在审计报告中所呈现的15.87亿元营业额自相矛盾。
记者在亳州采访时了解到,安徽谯陵医药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安徽省亳州市南部新区,工商注册登记均为自然人股东且无其他对外投资或分子公司,其投标文件所述,企业总占地面积约50亩。在采访中发现,其实际运营现状不佳,主要营运场所大多处于空置或待建状态,一些设备长期闲置,中药材库房基本空置,甚至还有整栋楼房空置。其实际运营现状与营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