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药业和华氏大药房先吃“螃蟹”,在首批10家试点药店中联手建立廉价药直供专柜,近10种廉价药经绿色通道进入直供点
发酵十余天的心脏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多地缺货事件,在引发社会一阵喧嚣后,廉价药“失踪”怪状开始引起业内的冷静思考并探索纾困之道。
2011年9月15日,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其举办的“上海家庭常备外用药直供点授牌及‘绿梧桐公益计划’捐赠发布会”上,宣布授牌华氏大药房在上海建立首批10个家庭常备外用药直供点,以工商联合的方式,确保廉价经典药在这些直供点能长期供应。据了解,曾经一度断货的阿昔洛韦乳膏以及红霉素眼药膏等近10种廉价药被放入专柜。
据悉,目前,这些专柜的药物多为国家基药目录限价销售的廉价非处方药,均可用医保卡直接购买。在直供点内,厂家不需通过批发企业,廉价药直接进入药店,且全年保证供应。
“这些新的尝试,现在虽难以评价其功效,但仍具有积极作用,也激发了其他地区的思考和探索。”针对上述举措,曾专门就廉价药的可及性做过广泛市场调研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蒋华良如是评价。
纾困进入实操阶段
最近几年,廉价药短缺事件屡见报端。就拿最近的“鱼精蛋白”断货危机来说,虽经过国家的介入,看似已经缓解,但显然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成了目前医药行业以及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窘境,2011年上半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经委、卫生局、物价局等7家单位共同拟定了《临床紧缺药品生产和供应协调工作制度》,为廉价药返市开启绿色通道。根据规定,由市卫生局负责定期收集、确认临床紧缺药品需求信息;市经委根据卫生局提出的量化需求,协调企业组织生产或向外省市采购。涉及药品质量标准、产品注册事宜,由药监局解决。对确属价格因素影响生产的,由物价局酌情调价处理。不能调价或调价后仍不能解决的,由医保局试行医保购买。仍有困难的,可将该紧缺药品纳入市级重要商品储备管理体系,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同样,北京市在两年前也专门制定了药品集中采购《短缺药品目录》和《低价药品目录》。此外,浙江省在201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中,推出了廉价药“带量采购”的方案。
9月22日,广东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就刚收官的《2011年广东省基本药物<低价药品目录>的遴选原则及方法》召开了征询意见会,剑指低价药短缺顽疾。
如果说医治“廉价药怪病”开始在各地进行制度设计,那么,直供专柜在沪悄然出现,则意味着廉价药纾困进入实操阶段。
药房直供模式
较之鱼精蛋白、抗蛇毒血清这些临床急救必需、但用量不大的药品,诸如金霉素眼膏等廉价药品的消失更加引发外界对廉价经典药供应状况的关注。
“目前,一支金霉素眼药膏的利润几乎为零。”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作为一家普药生产企业,通用药业旗下的廉价药品种颇多。2011年正式入主通用药业的正大制药集团总裁徐晓阳表示:“此次入股上海通用药业将对其药品生产线和企业管理结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未来,上海通用药业会在2个领域发展:一方面会利用上海的人才高地优势,不断引入高科技尖端医药产品;另一方面,不但不会停止廉价经典药的生产,反而会进一步通过内部挖潜,提升通用药业廉价经典药的生产能力。”
“虽然由于原料涨价、基药招标价格下调等原因,导致我们利润降低,甚至"零利润"生产,但我们不会放弃,会长期保证这些直供点廉价经典药的供应。”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仁忠表示。他还透露:“未来将视乎试点效果,逐步积累经验,授牌更多药店连锁集团加入直供商行列。”据了解,首批10家药店的廉价药专柜分布在8个区县,今后,直供点网络还会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