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定价药品目前已进入新一轮的降价周期,在2011年3月针对抗生素等普药作出价格调整后,其他高端专科用药将逐步涉及。国家立足控制医疗费用支出过快增长,药品的持续降价将成主流趋势。随着“靴子”逐一落地,市场对于药品降价的恐惧将逐步缓解和释放。时隔5个月后,发改委对药品再度降价。此次降价会不会对医药上市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若不如意的事情接连发生,便令人头疼。
近期,整个A股上串下跳,走势极为忐忑。要说到真正忐忑不安的,非医药行业莫属。先是“最严限药令”横空出世,再是发改委7年第28次下调药品最高零售价通知出台,两记“重拳”结结实实落在医药股身上。
重拳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分析师认为,药品降价幅度有限,对医药行业影响不大,一些医药上市公司也同样“淡定”,表示“未伤筋骨”。
14%降幅只是“温柔一刀”
“同以往药品价格调整相比,此次平均14%的降幅可谓"温柔一刀"。由于降价幅度不大,只能说对外资药企造成一定冲击,进一步缩小了普通药品与单独定价药品之间的价差,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中投研究员郭凡礼说。
的确,国家发改委的这次降价,相较以前,着实温柔。
8月4日,发改委发文通知,从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82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4%,这也是时隔5个月后,发改委对药品的再度降价。资料显示,2011年3月份,发改委就发布了《调整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该通知涉及162个品种,1285个品规,最高零售价整体平均降幅为21%。因此,不难看出,此次降价幅度已经温和许多。
据了解,此次涉及降价品种的上市公司的产品主要有双鹤药业的格列喹酮、太极集团的罗格列酮钠、千红制药的胰激肽原酶、翰宇药业的去氨加压素、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以及红日药业的法舒地尔等等,降价幅度在7%~16%。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从降价的广度看,本次降价只涉及57.83%的激素以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物医保药品,只涉及39.24%的神经系统用药物,远低于2011年3月份的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用药类的降价广度,这表明国家越来越审慎对待药品降价行为。
分析师:调价影响有限
多家上市公司涉及此次产品调价,这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究竟几何呢?
某券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表示:“国家发改委8月5日消息,从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在公布到实施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其影响在预期之中,对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也表示:“此次降价为发改委2011年第二次调低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在新医改政策减轻人们医药负担的初衷下,发改委药品降价成为常态,几乎每年都有1~2次。本次降价政策"靴子"落地,负面影响小于预期,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
华泰证券也认为,大部分品种降价后的最高零售价仍高于中标价格,且降价幅度较大的品种没有大品种,对包括上市药企在内的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较小。预期即便有新的降价政策制定,也不会过于悲观。
上市公司很淡定
据悉,除了此次降价品种价格下滑相对而言不算大之外,这些品种占上市公司销售比例也不大。例如红日药业涉及产品法舒地尔2010年销售额只占公司全年营收总额的14%,而安科生物涉及的重组人生长激素2010年销售额占公司营收比例也只有23%。
千红制药郑部长表示:“公司药品属于国家发改委同一定价,有一定幅度的调整,具体调价影响没有量化,估计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安科生物李经理也表示:“目前国家降的是药品最高零售价,但是招标价格远远达不到最高零售价,估计对公司整体业绩不会有很大影响。”红日药业董秘也持同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