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东盟市场多样化 “桂系”一马当先

20111021,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举办8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形成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为一体,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开展合作的新模式。

广西与东盟在地理位置上最为接近,在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中可谓近水楼台。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董事长许淑清的话代表了很多广西制药企业此时此刻的想法:东盟给广西中药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广西要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东盟。
多样化的市场
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东盟各国的药品监管发展水平和医药产业、市场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东盟国家药品生产和供应能力十分有限,比如文莱,药品几乎依赖进口,没有自己的药厂,只有一家由加拿大公司投资建立的药厂。柬埔寨本国只有8家制药厂,80%的药品依赖进口。
缅甸本国也只有6家人用药生产企业,药品供应主要来源于印度、中国、印尼、巴基斯坦、新加坡、日本等亚洲近邻。缅甸卫生部食品药品管理局局长吉奥·林介绍说,目前缅甸有13000多只已注册产品,其中有244只化学药品来自中国。有54家中国生产企业对缅甸出口产品。“对缅甸来说,来自中国的药品很重要,特别是注射剂产品。中国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也比较合理。”
新加坡华人较多,对中药产品的认同度较高。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医疗保健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蔡瑞文介绍,在其他国家注册过的中成药和药材进口到新加坡不需要注册,只须备案即可。新加坡大约25%的中药来自中国。
东盟各国药品监管机构的设置、法律法规体系、重要的监管举措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文莱在2006年才开始逐步建立药品注册体系,实施药品注册。新加坡的药品监管体系则比较完善。
药品注册是希望拓展东盟市场的企业最为关注的领域。据了解,东盟虽然在一些注册技术要求,比如通用技术文件、通用技术要求等方面形成了一致的规定,但各国在注册、上市后监管方面还是“各自为政”,并且在近几年中,各国都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普遍提高了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此外,虽然这些国家的监管法规和技术支撑还有待完善,但普遍都认可或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和要求。因此,要在这些国家注册药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东盟医药市场还面临日本、韩国、印度等企业的竞争,要在东盟市场拥有竞争优势,还应该苦练内功,加强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
快速增长的需求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东盟各国医药商品的支出正以年均10%以上的幅度增长。这为中国-东盟医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商机。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98%的医药商品关税降为零,各项优惠便利政策及东盟国家对全民医疗保健的重视,触发我国对东盟医保商品出口增速加快。许淑清对东盟市场十分看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形成了一个人口规模近20亿、双方贸易总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这当中也包含一个很大的中医药市场。”医保商会的统计数字使人们对东盟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遐想:2010年,我国对东盟医保商品出口合计268万吨,出口金额达35.8亿美元。东盟已成为我国医保商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联系较多,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使用传统草药就是其中之一。东盟国家希望在传统中药方面加强和中国的合作。
1021举行的中国-东盟药品安全论坛上,泰国卫生部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监管司司长维尼特·马萨瓦基弗瑞说,中国的传统中药和泰国草药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互合作对两国发展传统医药产业很有意义。泰方正在编制传统草药药典,希望加大在这方面的合作力度,将中国传统中药纳入其中。维尼特·马萨瓦基弗瑞表示,希望双方的合作可以帮助中国传统中药在泰国开辟一个新的平台,并推动两国乃至整个亚洲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外资医疗:一条腿还在国内市场之外

  城乡差异挑战基本药物基层用药规范

  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

  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发力生物医药 各方资本争抢注资

  我国前三季度药品销售5900亿 增长17%

  资本凶猛 医药流通巨头贴身肉搏

  产权保护:重视药品商标的国际注册

  制药企业仿制“盛宴” 邀强者入席

  粤差别定价风向转动 首仿药受捧原研药遇冷

新药研发模式将逐步转变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 盲目消费纵容造假行为

国家药监局:研究鼓励高水平仿制药政策

专家称中国实行基药较其他国家更为复杂

药价水分难挤干 医生只是制度的替罪羊?

中国对拉美医药贸易进入“蜜月期”

突围高药价 医药流通整顿首当其冲

完善行业体系建设谨防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缺位透视:多被进口产品垄

片仔癀主要原料仍难产业化 陷成本困局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