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停摆的2013年,国内医药行业的并购投资浪潮如海啸般席卷而来,有人虎视眈眈,有人仓促应战,不少嗅觉灵敏的资本大鳄也从移动互联网领域转战于此。来自世界权威的行业网站PMLIVE的数据显示,仅2014年2月,全球就有20家大型药企及研究机构披露了其股权并购、产品协议开发等合作事宜。
这一巨浪,全然没有退却的迹象。从遥远的太平洋西岸,一直冲向东海之湾。近年来的并购案例中,复星制药、康恩贝、南京医药等都有不俗的表现。而PE界也在蠢蠢欲动。
而长三角地区向来是国内医药行业的投资重镇,这里聚集着全国近1/4的医药公司,也是中国地理版图上最受资本瞩目的医药投资沃土。
揭秘长三角医药完整产业链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长三角地区虽然只占全国面积2.2%,却拥有医药制造企业近30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有32家。而自2001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资本参与的并购项目累计有55起。
民间资本活跃的浙江与医药行业传统大省江苏在企业总量上已不分伯仲,浙江的制药企业共537家,江苏拥有499家。
而浙江的医疗器械生产商有867家,江苏作为这一行业的领军地区有1589家。
国内外资本云集的上海作为行业的研发中心,则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企业,而这一优势又往往会在后来成为成功上市的最大资本。
另一组数据则将长三角地区医药企业在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凸显:江、浙、沪累积医药制造业已占全国企业数量的25%,其占比27%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全国30%的利润总额,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强大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医药行业具有最严密的细分领域,国际通用的五大子行业包括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商业,而其中各省市的侧重点则存在较大差异,各具优势。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了目前长三角地区的行业格局:“浙江省多年来以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为主营,台州、东港、温岭等地是全国化学药品原药的生产基地,为长三角及全国化学药品制剂提供原料基础。同时也是最大的出口基地,包括抗生素类、激素类、抗肿瘤类药物。”
而上海,则拥有最具实力的研发团队。各类研究所和医药高校的聚集形成了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竞争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5%的增幅,随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张江药谷已成为国家级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同时,中药饮品也是上海的传统强项,从2003年的起步至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规模效应。
医疗器械是江苏省的拳头产品,包括心脏支架、骨科器材以及体外检查设备等。最知名的无疑是上市公司鱼跃医疗,该公司去年以来仰仗资本优势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并购大户。“现在,有很多企业也看好家庭用的医疗器械市场。”上述负责人表示。
医药长三角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当其冲的是地理位置,与内陆省份不同,长三角地区的医药制造企业在出口交货值上表现优异。上市公司浙江医药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仅浙江地区医药出口值已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主要方向为东南亚、日韩等国。但他同时表示,近年来其竞争对手包括康恩贝、华海药业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开始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制造园区,旨在为医药品牌的“向外输送”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毕竟,欧美国家对药品的监管力度远大于国内,想要打开欧美市场的渠道,先要过国际级别的认证关卡。”
其次是人才互补的软实力规划。华海药业副总经理王飚就表示公司求贤若渴的态度,“对立足于国际市场的药企而言,高校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药企的人才需求。”由于毗邻上海,江浙两地每年都能接受到具备创新能力、经验丰富、技术一流的复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江浙一带药企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
火热医药并购模式多样
由于IPO停滞,去年整个医药行业的并购动作更加频繁,加之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好中国健康医疗产业的前景。
“你知道吗?移动互联网的毛利润率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