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APP医生端用户群深度分析

网络医疗APP用户有两个人群,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病人。医生端往往是APP设计者优先关注的人群。很多APP的设计者会把这部分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位。那么这个人群究竟是怎样的成分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多层面多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地区因素的影响。网络医疗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技术,由于这样的技术需要一定的公共设施和基础理念的支撑,因此首先会在发达地区铺开。这里存在着最初的用户群。只有当这样的地区发展有一定规模后,相对落后地区的潜在用户才可能被发掘出来。所以发达地区的用户是产品必须优先考虑的人群。这是产品推广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内容。但是,这样的优先并不表示要放弃其他地区的用户。相反,当所有的产品都瞄准发达地区而使竞争尤为激烈的时候,落后地区反而会显示出更多的机会,此时恰好是需要下手的时刻。当然,如果考虑到这种地域上的差别,一些别有用心的产品也可以直接瞄准落后地区的用户,此时很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医院等级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城市中,医院都被分成多个等级。等级高的医院,意味着观念较为先进,更可能优先接受新的产品。但是,这样的医院往往不是太缺乏病人,而且医生普遍较忙碌。因此这样医院的医生往往缺乏使用产品的热情。那么要想让这样单位的医生使用一款产品,除非产品有绝对的竞争力,否则推广起来会有较大的难度。而对于那些等级较低的医院来说,尽管大家的理念不一定很先进,但对于同一个地区的医生来说,其观念上的差异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样的医生总会渴望获得更多的病人,树立自己的品牌,因此他们使用产品的冲动会非常强烈。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医院级别越低,只要能够完成基本的诊疗活动,其使用热情就会越高。

第三,医院性质的影响。目前的医院大致被分为公立医院和私人医院。由于网络医疗往往是个人活动,这样的活动除了给医生带来病人带来名声之外,也会给医生带来收益,所以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人医院的医生都应该有使用产品的冲动。但是,由于公立医院体制方面的限制,医生往往没有办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报,这无疑会打击医生使用产品的热情。相比较而言,私人医生则多可以自己决定收益的多少,且能从诊疗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收益,这无疑会提高其使用产品的热情。由此可以看出,私人医生往往是最积极使用APP的用户。

第四,医生级别的影响。在医院内部,医生的级别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行政级别的不同,也可以表现为技术级别的不同。这些不同直接决定了医生掌控医疗资源的数量。对于高级别的医生来说,他们一般不缺乏病人,也不缺乏手术。此外,由于背后有医院这个“大庙”的支撑,因此他们更不缺乏好名声。由于这些医生的优越感实在是太强烈了,所以很少有人会在意APP这样的产品。让他们亲自使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不是为了让这样的家伙装神弄鬼当幌子的话,完全可以把这样的用户忽略。当然,如果渴望通过这种用户手中的权利间接获得下级医生用户的话,则可以把这样的用户当成一种“工具”,这是营销方面的应考虑的内容。不过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要想让这样的牛叉使用并下命令让其手下的年轻医生使用,其代价往往是较为昂贵的。这是必须时刻牢记的东西。

对于下级医生,尤其那些很年轻的医生来说,理论上他们应该是最容易接受新产品新理念的用户,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人往往受很多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办法全身心参与APP的使用。首先,这样的人缺乏最基本的能力。看病是一个需要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工作,并不是每一个年轻医生都可以轻易完成的。年轻医生往往没有办法单独完成疾病的诊疗工作,因此即便给他们很多的病人,他们也会力不从心,这会严重影响他们使用产品的自信和热情。其次,这样的人会缺乏最基本的动力。上级医生获得病人会有不菲的回报,但年轻医生却没有权利掌握病人治疗、收费等事宜,这会使他们的工作很可能沦为彻底的义务劳动。义务劳动是没有太多人喜欢做的,除非这年轻人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否则基本上会立即拒绝。还有,这样的医生往往非常忙碌,每天有做不完的脏活累活,要让他们花太多的时间从事网络医疗活动的话,精力和时间都不允许。由此可以看出,年轻医生不一定是理想的用户。相比较而言,那些中等级别的医生,由于具备了各方面的优势,反而是最合适的用户,这样的用户可以当作重点进行开发。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传统HIT企业拥抱互联网的东软姿势

  熊丙奇:儿科医生荒是怎样造成的

  美日欧都在“赋码” 为何中国不行?

  保存脐带血真有用?北京14年存20万份仅用15

  2016年,医用设备PK医用耗材 哪种前景更好?

  移动医疗的出路:基础医疗

  小条码引大风波 药品电子监管码被迫“熔断”

  北京挂号新政之后,互联网医疗应该琢磨的几

  诺华血癌治疗药物PKC412获FDA突破性地位

  医疗投资“黄金期”,如何做到理性投资?

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零售渠道非处方药和保健

蛋白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如火如荼

方来英:顶级专家普遍认为仅三成病人需专家

破解“儿科医生荒”关键在提高行业吸引力

440批次中药饮片不合规 中药亟待工业3.0升级

人大代表细数科研人员遭遇的“荒唐事儿”

遭遇“定向围剿”下,中成药企业如何实现战

观两会:“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引热议

互联网+医疗后时代,资本巨头进场决战局

人大代表钟南山:香港医生为何拒绝“加号”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