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走向前台
末了,产科医生向夏茜推荐了一种在多数医生心中被认可、但当时仍处于灰色地带的检测——高通量基因测序(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一切过程都是在暗中进行的,夏茜通过一个口口相传的外地手机号码联系上了国内某知名基因公司的销售员,销售员给她安排代为搜集样本的医院以及检测时间。在一家民营医院后方的临时工棚内,夏茜和基因公司的销售员接上了头。此时她才了解到,所谓的无创胎儿基因产前检测,只需要抽取母体少量的静脉血即可。后面的事情都交给基因公司的试剂盒和检测仪器完成便好。相比血清学筛查,至少这项检测可以提取到胎儿游离DNA(脱氧核糖核酸,染色体的形成是螺旋状的DNA分子不断盘绕,并与蛋白质串联在一起压缩而成),感觉更“靠谱”一些。
令夏茜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3周后,我国卫计委便下发了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公布了具有资质的企业和医疗机构名单。当时她所选择的基因公司和合作医院皆在名单之列。
卫计委的决定标志着高通量基因检测走向公开化,而在此之前国内至少有15万名孕妇已经接受过这项检测,并为相关基因公司和医疗机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
关于这项检测的研究最初可追溯至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Dennis Lo) 教授发现母体外周血浆中存在游离胎儿DNA,而胎儿游离DNA占到了母体血液中全部游离DNA的3%-13%。由于含量并不高,因此需要超级灵敏的新一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胎儿游离DNA碱基序列做出准确判断。早期研究阶段,对于胎儿游离DNA标记、测序工作量极为庞大,可谓费时费力。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基因公司改进技术,使得这种检测变得快捷。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产前诊断大会(ISPD)上,供职于北京一家基因公司的科学家DavidCram教授公开宣布,采用一种特别的专利技术——cSMART,利用特定的引物和独特的扩增方法,能够将血浆中游离的碎片化目标DNA悉数捕捉、富集,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单基因病的特定位点的定性和绝对定量。而此前通用的PCR技术在扩增血浆游离DNA时不能做到全部捕捉,因此会造成位点信息的遗漏或检测灵敏度的降低。
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可以通过测序芯片同时测定超过15亿条DNA序列。实际操作中,每个样本测定1000万条血浆游离DNA序列,然后将这1000万条序列通过生物信息比对的方法定位到标准的人类基因组参考图谱上,每条序列都有唯一的一个对应位置,这个位置包含了染色体、基因、核酸起始点等多种综合信息。对于每条序列只需要提取出来相对应的染色体信息,计算出来在这个样本中测定的1000万条序列被分配到每条染色体的具体比例数值。每条染色体的比例数值都在一个非常固定的范围,只要观察测定出来的相应染色体比例数值是否偏离标准量就能基本推断出胎儿染色体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不过需要的注意的是,由于这种检测方法无法分离母亲和胎儿的DNA,只有母亲染色体无异常时,检测的准确性才能够得到保障。常见三大染色体三体综合征中还存在少数是由嵌合体、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引起的疾病。测定出染色体比例数值未必会明显偏离标准量,无创高通量基因检测对此种情况很可能也无能为力。另外,相关检测机构通常还将孕妇通过试管婴儿方式受孕、短期内进行异体输血、患有肿瘤疾病等情况列为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因素。
此外,高通量基因检测在推广方面还面临经济性的难关,通常一名孕妇全程产检费用在5000-8000元之间。而目前除了深圳地区外,国内其他地区接受一次高通量基因检测的代价在1500-3000元不等,甚至略高于羊膜穿刺术的费用。暂时只在产前血清学筛查高危、中等风险的孕妇中有较高的渗透率。
也有生物医药行业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检测成本不断下降,大众对于优生优育的意识不断提升,该测试在普通孕妇中的渗透率也将不断上升。市场规模将从百亿上升到千亿。目前,国内公司里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已经获得了二代测序注册证。乐普医疗也列入了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