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移动医疗纷纷剑指分级诊疗,是“画饼”还是“良药”?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界关于分级诊疗的讨论风声渐起,更有多家移动医疗企业试图借互联网之手推动分诊医疗。有人斥之为画饼充饥,也有人坚持互联网足以撼动复杂的医疗体系,不过主观性的讨论并不能说明移动医疗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个真实的小故事。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尼傲乡尖尼大队西尕卡村的11岁小孩仁青患血液病6年,因病情不见好转,且家里也已经无力支付看病的费用。随后甘肃省电视台在2015325号对小仁青进行了连续报道,并联系到了曾为甘肃两个血液病患儿治病的青岛解放军401医院翟瑞任主任。

46日,仁青在甘肃电视台记者的陪同下一起登上了去青岛的列车,经过翟瑞任主任和他的团队的精心治疗,小仁青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却因为青岛和甘肃三千米的海拔落差,在回家后发生感冒。但再次往返青岛和甘肃进行治疗已经不太现实,最终翟主任通过某移动医疗平台的互联网医院在甘南迭部县建立的基层转诊点,完成了对小仁青的远程治疗。

其实,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尤其是在医疗条件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如果移动诊疗机制得以实现,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这也正是很多专家极力推崇分级诊疗的原因所在。

不管是对医疗行业还是移动医疗来讲,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市场上有3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从BAT等互联网巨头到传统医疗器械厂商到各类甲级医院再到早已完成多轮融资的创业者,无不把目光瞄向了丞待改革的医疗行业。再次回到文初的话题,移动医疗能够以轻模式在互联网层面上推动实现分级诊疗吗?

移动医疗玩家纷纷剑指分级诊疗

对于分级诊疗,政策分析大师朱恒鹏将行政主导的分级诊疗形容为缘木求鱼,那么移动医疗玩家们又有何对策呢?一般来看,移动医疗尝试分级诊疗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医疗+保险”实现在线问诊,逐步撬开分级诊疗;二是推动医生自由执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所有的尝试都是在隔靴搔痒。

自从今年9月份国务院下发推进分诊医疗假设的指导意见后,不少移动医疗玩家开始调整原本的原本的布局。挂号网在融资3.94亿美元后,更名为微医集团,随后高调宣布投资3亿美元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不由得让人疑问,微医集团所画的这张大饼到底有多少噱头的成分。

从介绍来看,微医集团把自己的分级诊疗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窗口转移、团队医疗和互联网医院。我们不妨对其分析一二。

所谓的窗口转移,其实就是在优化就医流程。这是一个很理性地入口,相比于在线诊疗和建设线下诊所,优化现有医疗体系的就医流程似乎有着更低的门槛。比如就医流程中的排队叫号、检查报告、一站式结算、诊后随访等都可以外延到手机上。目前来看,国内在互联网挂号服务上有优势的有两家,全国性的挂号网和华南地区的就医160。对微医集团来讲,从窗口转移切入,确实是自己的一个优势。

而对于团队医疗,同样被提出很久却迟迟未能实现。从数据来看,在美国每千人拥有2.42名医生,在中国加上140万的乡村医生后每千人拥有医生达到3.15名。可是,中国三级医院拥有的医生比例在10%左右,在过去一年却承担了46%的门诊量。

换句话说,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并不均衡,很多患者倾向于三甲医院和专家门诊,对基层医生的水平存在怀疑。团队医疗无疑是平衡医疗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不过也存在很多难题,比如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如何提升?医患如何实现精准匹配?可谓任重道远。

至于互联网医院,几乎所有移动医疗玩家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互联网医疗终将从提供医疗服务过渡到直接做诊疗、处方和医保的互联网医院。微医集团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方式实现医、药、险的连接,在中国做互联网化得凯撒医疗。从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在中国,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保险方还在搏弈,医院算计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算计医院,然后再去对付老百姓信息不对称的弱势。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村卫生室都没着落,那村医该怎么办

国内药市五雷区!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用制度保障廉价药市场供应

四个问题戳中“医药O2O”的痛点

什么是最具价值民营医院?具有市值的生态医

影响女性二胎决定的重要因素:雇主政策和机

慢生长的景联科技:才是超前的智慧医疗2.0吗

唯有Me-only才能救中国新药

全球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市场规模2023年将增长

廖新波:实施分级诊疗为何这么难?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