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业内人士称青蒿素产业成本倒挂全面亏损

青蒿价格过山车

最高位:2005年  400美元/公斤

现在:2015年  180美元/公斤

2006年大跌;2009年回升;2012年高峰;2013年又降;

且每年价格持续走低……

中国科学家获得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红的不止是屠呦呦,还有青蒿素——全球公认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而在青蒿素原料最大产地重庆酉阳,当地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商却高兴不起来。

1诺奖之后

106日,和青蒿素打了20多年交道的冉军,看到屠呦呦获奖的消息,心情波动了一会儿,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把手机放下,穿上有些灰尘的西服,耸耸鼻子,酉阳的天气越来越凉了。

心情,就像重庆华方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武制药)卡车上的青蒿,升起又落下——每年这个季节,公司收购农户的青蒿,一袋袋晒干的青蒿叶被装上卡车,又被卸进公司的仓库。

冉军是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华武制药位于酉阳县城南,据称是最早也是最大的青蒿素原料生产商。

接下来几天,冉军的微信朋友圈被屠呦呦获奖的消息持续刷屏;他没有转发。亲朋好友打来电话,“你们这个行业又要红火了”;他的回应很扫兴:“市场已经饱和  了,不可能因这件事有多大增量”。一些记者来采访,“如果觉得青蒿素产业迎来了一个春天,会让你们失望的”,他的态度近乎冷酷。

“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光鲜亮丽,而实际上这个产业现在成本倒挂、全面亏损,是最低谷的时候。”他甚至向记者们说:“我们站的角度不一样。我太了解青蒿了。我们经历过很漫长也很痛苦的过程。”

2发现青蒿素

青蒿是一种野生植物。“房前屋后,都长青蒿。”老家在酉阳县铜古乡的冉军记得,当地人以前常用青蒿止血、熏蚊子,“小时候流鼻血,就抓一把青蒿叶,揉一揉,塞在鼻子里;把青蒿叶晒干,点燃了,当蚊香。”“谁能想到,它有那么了不起的药物价值,还成了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冉军说。

不过追溯古代文献,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已点到青蒿治疗疟疾的偏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曾向媒体表示,她和她所在的523项目(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组正是从葛洪这里获得了灵感。

上世纪七十年代,该项目的全国课题组转向青蒿研究,拿到抗疟单体并临床验证青蒿素有效。据《重庆晨报》报道,523项目四川课题组发现重庆酉阳的野生青蒿,青蒿素含量最高。

3工业化生产

1986  年,青蒿素获得新一类新药证书。在冉军看来,这是青蒿素产业的第一个时间节点,中国工业化生产青蒿素的起始之年。原本生产中成药的酉阳国营武陵山制药厂,  由此被选作工业化生产青蒿素的工厂。1990年,523项目组核心人物、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兴,在酉阳组建药用植物培训班,旨在培养中国第  一批工业化生产青蒿素的技术人才。

冉  军1990年高中毕业后,被召入魏振兴的培训班。“魏教授他们教我们青蒿素的作用和提取等,又到武陵制药厂现场实习。”冉军说,当时青蒿素产量不多。  1994年,冉军考上了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那时受影响,青蒿素已经编入教材,在抗病药一节1997年,他回到武陵山制药厂任技术员,此后  又到青蒿素的市场开发与销售岗,当时产量也就几百公斤,主要销给国内的昆药集团

2000年,武陵山制药厂被华立集团收购。冉军说,原本做仪表的华立集团将青蒿素作为其转型进入医药企业的切口,2001年组建重庆华武制药。“从此对接国际市场开发和销售,青蒿素的产量于是越来越大。”2001年,通过内部竞聘,冉军成为公司青蒿素系列产品的销售科长。

4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处方药网禁未放开 药店渠道厮杀激烈

重庆医改获阶段性成果 药品零差率让利患者5

药店出售罂粟壳老板获刑三年半

老百姓大药房酝酿7亿并购

中国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

复星医药:中国创新药品造福世界

济宁市建立中药饮片医保信息数据库

沪将记分式管理药品零售

施贵宝Opdivo进入非鳞状肺癌,阿斯列康暂停

泰康人寿购医院 出手就是50亿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