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廖新波:中国医改需要名人推动

医改论坛上,每每看到、听到院士们在发表医改建言,而这些建言无疑是百花齐放,各成一章,没有对错,不知所措。人们也在问,是否这些“高论”可以汇集在一起呢?这就是要看决策者的学识与智慧了。如同人们常说的:听了十个医生的医嘱,无所适从,如果再听十个,真的不知道怎么活了!这话是很有哲学性的。对病人问诊是这种窘境,医改也常常遇到这样窘境。什么是“名医”?能够处理和排除这些窘境的就是“名医”!

俗话有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医改这事,还真的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琢磨,不是谁都可以谈的。钟南山院士曾说:“依托公立大学、由社会力量创办的一家医院,在体制上更要‘非常小心’”,我认为说得非常到位。混合所有制会带来什么?钟南山院士还提到:”希望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跟全世界的公立医院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对于中产人士需要享受的更进一步的医疗服务,可以由民营医院作为一种补充。”这就需要制度的保障,而不是喜欢怎么办就怎么办。

医生要成为社会人,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但,多点执业,就成为很多人诟病,其焦点在于“多点”两字。从狭义的“多点”,钟南山院士早有表白:“说心里话,我真的希望周六和周日没有人打电话给我,也没有人来我家,我想有些时间改一改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一下我自己的课题。”这本来就是知识分子该有的清高。为什么会有这种清高呢?因为,经过长期的奋斗,他的理想基本实现了,他的价值基本实现了,他该得的待遇得了。这就是马斯洛所说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求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因此,我认为,多点与否不可强加,完全是个人的价值取向。那么,钟南山院士对医生多点执业的宏观又是什么呢?他也说:“民营医院在经营和管理上,没有公立医院那么多束缚,在让患者的不同医疗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也要让医护人员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说的就是医生的价值如何冲破束缚得到体现。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两个体制之间,你如何选择——被束缚或求松绑。

我经常在说,不断地在说:“多点”只是一个虚词,不是目的。它是一个杠杆,撬动各方面的改革。既然我们都觉得中国的医生很悲催,中国医生的价值很变异,中国人都很渴望有优质的医疗,那么我们就得努力去改变。作为患者,你希望医生给你15分钟收你15块,还是希望医生给你3分钟收你4块呢?作为医生,你每天看30个病人就可得到合理的报酬,还是希望“薄利多销”每天看100个病人增加那么点辛苦钱呢?

其实我们大家都要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讨论一下以上的假设,我们就会知道生命的尊重从哪里去获得!我也非常理解钟南山院士的好心,国家要把医生养起来,这样医生就会有尊严不去干那些“创收”的事,医患关系就不会系的经济利益上。对于这种观点,我相信有不少认同,但是政府能做到吗?做不到的时候,院长如何“经营”“他”的医院?(因为院长们乐于以院为家)

也有人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就是医生收入的补充。如果把多点执业当做是医生的业余“创收”,是悲怜了点,眼光也短浅了一点。这种体制外“创收”无非就是将医生看做是一架流水线上的永动机。没有把多点执业看作是医生成为社会人战略的一步,最终倒逼体制体现和回归医生的价值!

不管是英国还是在美国,医生都是自由人,受聘医院是出自个人的意愿,他不会对医院有太多的抱怨,因为不愿意是可以走的。美国为什么医生逐渐“归巢”,因为他价值在医院也可以体现,外面的世界很多诱惑,但也很辛苦!

院士走出体制外的形式很多,不管是受聘于非本单位做顾问带教、还是参与管理,还是查房坐诊,都是与原有体制冲突的。我们的体制就是单位人的体制——圈养。而院士“出走”并非新鲜事,早在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仿制药大佬何以玩不转中国市场

医药上市公司搏位互联网

以“精准医学”推动我国风湿病发展

连锁药房携手零售医疗:医药双赢 有利控费

医药O2O为什么这么难

保障廉价“救命药”需要公共兜底

医药挂网何时柳暗花明?药品招采制度有哪些漏

药房深入零售医疗服务

干细胞政策“落地”,相关公司共享千亿盛宴

医保砍价第一刀:“天价药”降幅最大达到54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