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省卫生计生委、省卫生信息中心、浙江大学、杭州市科委、市经信委等部门的专家,实地察看体验了杭州市属医院的“智慧医疗”服务,对杭州市实施两年多的“智慧医疗”项目的成效、可复制性、可推广性进行了整体评估。
专家们对杭州的“智慧医疗”赞不绝口,认为这已经成为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作为杭州的市民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了令其他城市称羡的“智慧医疗”,专家们给出的结论性意见高度一致:“杭州的智慧医疗实现了‘全院通’智慧结算、‘全城通’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建立了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和区域市县智慧信息平台,杭州特色的‘智慧医疗’体系,具备理念先进、技术先进、模式新颖、管理精细、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六个方面的创新和特色,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和公平性。杭州市以顶层设计、城乡统筹、试点先行、整体推进为模式发展的‘智慧医疗’项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杭州市的‘智慧医疗’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2年下半年,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原杭州市卫生局)从病人反映最直接、最强烈、最迫切的就医问题入手,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创新创优,相继推出分时段预约诊疗、智慧医疗诊间结算、出入院床边(护士站)结算、网上查询检验检查报告、远程会诊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等便民惠民举措,特别是全国首创的智慧医疗诊间结算服务,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两年多来,市卫生计生委以“全城通”应用、“全人群”受益、“全自助”服务、“全院通”结算为方向,推进了智慧医疗应用的广泛覆盖,颠覆了几十年来的就医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
——引导改变了人们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就医习惯。在杭州市属医院,挂号、付费都不用排队,以往门诊大厅挂号、收费窗口前的条条长龙,B超室门口熙熙攘攘的景象,如今已逐渐消失。“看病难”这个问题变得轻松起来。
——自2012年以来,杭州已有250万参保人员开通市民卡“智慧医疗”诊间结算功能,累计627余万人次的门急诊患者享受到便利,按人均至少节约1小时计算,全社会降低时间成本超过627余万小时。
——网上检验、体检报告查询系统服务总人次95.3万,保守估算至少有10%的人群免除专程到医院取报告单的来回奔波,按人均至少节约2小时计算,全社会降低时间成本近20万小时,而且缓解了交通压力。
——“智慧医疗”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经济发展,2013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市民卡账户医疗应用充值总额达3.7亿元,交易金额3.1亿元,资金沉淀率平均在16%左右。
——杭州“智慧医疗”成为又一个杭州品牌。杭州“智慧医疗”入选代表“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的“2013杭州十大年度生活现象”,并获评“2013年度中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杭州“智慧医疗”从最初的顶层设计、试点探索,到整体推进、全面应用,杭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医务人员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智慧医疗实施以来,杭州市利用自主开发的医院服务满意度短信评价系统,每天自动随机抽取门诊和出院病人进行短信回访。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开展测评247万人次,总体满意率平均达到99.4%。
不让病人的时间浪费在排队上
理念决定行为。2012年下半年,原杭州市卫生局党委提出了两句话:“医学有局限,勇于攀登”,“服务无止境,追求卓越”。时任党委书记、局长滕建荣说,前一句话呼吁社会来正确认识医学,理性面对疾病,后一句话倡议医务人员用心呵护每一位病人。客观讲,体制机制是引发“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但群众只看现实而等不及体制机制的改变,如果卫生人不愿作为,即使有了好的体制机制也不一定就能有所作为。理念的转变,让卫生人从强调客观的不作为,转变到发自内心的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