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为破解医院“三长一短”问题(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杭州市的卫生管理者动了很多脑筋,最终开创性地选择了“智慧医疗”的解决路径,最终使这个困扰了国人几十年的顽疾得到了根治。2012年7月,市一医院、市红会医院试点全门诊预约诊疗,9月底前9家市属医院全面实行全门诊预约、分时段就诊新模式;2012年10月,市红会医院试点市民卡诊间结算服务,2013年1月底,9家市属医院全面实施,2013年10月,主城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推广;2013年2月,市中医院试点住院病人费用床边结算服务,9月底前市属医院所有病区全部实施;2014年市一医院全面实现“全院通”、“全自助”、“全人群”……从试点到全面推广实施,每一项受群众欢迎的智慧医疗服务举措的推广可谓势如破竹,一路攻坚克难,顺利挺进。
“大伯,你为什么还在窗口排队挂号?是自助挂号机不会用吗?”“大妈,你今天来看病,候诊等了多长时间?”到医院调研时,杭州卫生计生委的领导,每次都要向病人征询意见。
在“智慧医疗”项目实施后,杭州卫生计生委机关党委,就组织党员开展了“今天我是一个病人”的体验式调研活动,以支部为单位组成七八个调研小组,以普通病人的身份,深入9家市属医院,看看医院看病繁在哪里,患者对智慧医疗服务的知晓率及感受。
如今到杭州的每一家市属医院,可以看到,大多数病人包括老年人直奔门诊大厅一长排的自助挂号机挂号。挂号单上写明了就诊时间,如果时间宽裕,病人大可先去办完事再来候诊。年轻人更喜欢事先上网挂好普通号或专家号,再踩着点来拿号看病。
截至11月30日,市属医院自助挂号机的平均使用率已达到76.40%,最高的市二医院达到94.65%;分时段就诊符合率平均达到76.39%。
市红会医院还率先运用门诊挂号报到系统,每个医生诊室门口墙上放置了挂号屏,病人可以拿着市民卡直接到诊间门口来挂号,或确认报到,等候就诊。
除了预约挂号就诊,在市属医院同时还全面推出放射、B超、胃镜肠镜、心电图等预约医学检查。不仅如此,杭州市红会医院今年试点检查一站式预约中心,多项检查经过预约中心的安排,可以安排在病人最方便的时间检查,预约中心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还可以详尽告知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等。
如今在医院门诊,常能听到一些患者感慨:现在在医院看病真方便!
专家点评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王羽:
杭州市的“智慧医疗”一是解决了就医流程完善问题;二是解决了医疗资源的流动问题;三是医学检查结果得到互认共享;四是提升了行政部门的监管能力。从杭州的智慧医疗,看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强大支持和部门间的良好协作。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平:
杭州智慧医疗有三大特色:
体现以人为本。杭州智慧医疗项目以解决看病难、看病繁、方便患者为出发点,以医疗服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效率提升为切入点来实施,信息化项目从原来的为管理者服务,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从原来的信息化项目更多注重内部评价不注重外部评价,向始终注重社会的感受度、患者的感受度转变,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体现以用为本。信息化建设项目有不少是重建设轻应用。但杭州智慧医疗项目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改造医疗服务流程。这是我们深化医改的一个目标,是改善群众就医感受的需要。项目以应用促建设,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把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及时惠及到广大老百姓的身上。这是非常接地气的。
体现以通为本。信息化最重要的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杭州智慧医疗项目覆盖全市、实现互联互通,第一是诊间结算和床边结算实现了医疗服务和医保报销的业务协同,第二是实现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协同,可以解决病人重复检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