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之为“行业变革”的中药材远期交易或类期货模式,在实行过程中遇到了品种、市场和人气的瓶颈,要成功开启期货交易尚需时日。
中药材期货交易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全球首家专业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中国南京同仁堂·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绿金在线”)在7月13日的揭牌,无疑又为之加薪。
绿金在线是南京医药与“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物联网领军企业三宝科技、美国天然产品联盟(UNPA)42家会员单位、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发展局(HTC)-HALAL等单位共同打造的中药材现货挂牌交易和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平台。虽然绿金在线还没正式运营,但该交易中心电子盘上已有鹿茸、太子参、人参和柞蚕4个交易品种正在推行中远期交易,至今运作正常。这是继去年11月,金银花在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上市后,国内中药材期货模式的又一探索。
据绿金在线董事长张文军介绍,商务部将通过立法、对口政策及协调相关部门来给予支持,计划先从类期货交易做起,争取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将其升格为中药材期货市场。事实上,这种被张文军称之为“行业变革”的中药材远期交易或类期货模式,在实行中受到的品种产业化薄弱等阻力仍然较大,要成功打开期货交易市场尚需时日。
三大困难掣肘
去年,金银花在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上市进行远期交易,被认为是中药材流通方式的重大变革,刷新了中药材传统的贸易模式。然而,重庆畜牧农产品交易所部长古玥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却无奈地表示,在当前金银花远期交易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障碍,交易品种生产基础薄弱是主要问题。
“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交易,都必须具备生产基础,否则任何模式的创新都只能是无源之水。”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也如是认为。
除了产品生产基础,产品标准的不一致也是掣肘中药材期货交易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中药材行业需要满足GSP标准;产品出口美国需要遵循UNPA;出口穆斯林国家必须达到(HTC)-HALAL要求……这些标准的不统一,容易让中药材在流通、贸易的过程中产生分歧,不利于期货模式的转化。
同时,由于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还衍生了目前国内中药材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这都令行业对中药材期货交易持观望态度,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
品种基础固然要考虑,但是要做好交易,采购方还要有市场基础。对于中药材期货目前的交投情况,古玥指出,现在参与的企业或者采购商还不多,要聚集人气也是中药材类期货乃至期货必须解决的难题。
面对种种问题,张文军也承认,类期货或者期货模式在开始之初可能会是一个费时、费力甚至没有收益的项目,但其将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
盘活手中资源
虽然是一场攻坚战,但是目前国内这两家中药材类期货交易中心并没有却步,而是加紧盘活手上的资源。
绿金在线正在交易的4个品种——鹿茸、太子参、人参和柞蚕都属名贵中药材,尽管有业内人士质疑这些品种是否具备期货交易条件,但张文军则认为,做类期货或期货交易,这些品种还是有自身优势。“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二是品种交易比较大宗;三是用药广泛,供需量较大;四是价格波动较大;五是便于储存。以上条件都让这些品种符合大宗商品交易的条件。”他如是解释。
据介绍,绿金在线所在的辽宁西丰县,具有丰富的穿山龙、苦参、威灵仙、人参、五味子等道地中药材;除此之外,绿金在线已经与辽宁、吉林、新疆、四川、贵州、甘肃、福建、安徽等8个省市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张文军透露,接下来,绿金在线还会再选8~10个品种做上线交易。
与UNPA和(HTC)-HALAL的合作,也是绿金在线平台的一大亮点。凭借两大合作伙伴在认证标准上的优势,绿金在线正在统一标准的道路上进行摸索。目前正在建设一些品种的示范基地,将向中药材种植户培训中药材标准生产,同时还希望能够帮助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