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敦力因实施价格垄断协议被国家发改委处罚,震惊了全行业。然而,医疗器械领域的第一张反垄断罚单,为何偏偏砸中美敦力?罚金为何是1.185亿元?美敦力之后,还会不会有医疗器械企业再中枪?......
可以确定的是,明年医疗器械行业仍是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执法重点。而就像国家对车企的反垄断执法一样,极有可能,在美敦力之后,还会有其他医疗器械企业陆续被罚。
罚一家不是目的,警示整个行业才是根本
美敦力成为医械反垄断的第一个中枪者,在对发改委的处罚公告进行解析后,不难发现,与美敦力的地位应是分不开的。采用巨额罚单反垄断也是国际惯用做法,通过处罚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从而警示整个行业。
此外,也因美敦力维持产品高价,且垄断行为在业内还颇具代表性——发生在转售环节。
发改委反垄断局局长张汉东针对美敦力案表示,近年来的深入调研发现,生产厂家严格维持转售价格,禁止经销商降价,是造成相关医疗器械产品终端高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新华社)。
具体到美敦力,“在心脏血管、恢复性疗法和糖尿病相关医疗器械领域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其严格限制转售价格的行为,排除、限制了经销商之间的竞争,限制了医疗器械品牌间的竞争,维持了相关医疗器械产品高价,阻碍了市场价格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增加了患者负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张汉东表示,发改委查处并公布美敦力案,就是希望能够发挥警示和引导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公平竞争。
美敦力的被罚,显示厂商与经销商合谋搞“保护价格”,已经进入相关部门视野。
释疑:为何罚了1.1852亿元?
依据发改委公告,美敦力被罚款1.1852亿元,是按照2015年度涉案产品销售额4%计算而来的。为何没有更多或更少?
这是因为,发改委认定的美敦力罪名是“与其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
依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经营者有该违法行为的,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此外,经营者主动报告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发改委反垄断局处长徐新宇表示,美敦力最终被罚4%,是综合考虑了违法行为所覆盖的产品、涉及的销售环节、价格限制的具体表现,以及美敦力在调查中后期的配合和整改,同时参考了既往纵向协议案件处罚幅度。(据《经济参考报》)
看来,在“40多名办案人员被困6小时”之后,若是没有美敦力的全面取消转售价格限制等主动整改行为,最终罚款额度还会在4%以上。不过,不管怎样,超不出10%的范畴,反垄断执法,不是为了把企业罚破产,而是为了警示引导市场走向公平竞争。
细节:内部邮件成为违法证明
11月7日的央视新闻曾称,发改委早在2015年10月就开始对美敦力进行外围调查,在掌握充分证据后,才由执法人员对美敦力上海公司进行突击检查。
而《北京商报》最新消息显示,执法人员在搜查中发现了大量内部邮件,这些邮件也成为美敦力违法行为的重要证据。
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副处长吴东美透露,“我们从他的服务器中提取了特别多的邮件,他的服务器上大约有超过3万封的邮件,我们一共整理了105份相关的证据资料,能够证明违法行为的邮件。”
一封来自美敦力内部的邮件显示,“现有一名I型糖尿病患者,在某市儿童医院住院,经主任推荐想购买一台712胰岛素泵,正在四处询价,希望各位同事保护价格”。据悉,该邮件大致内容为要求被询问的所有经销商不许降价。
明年,医疗器械仍是反垄断重点指向
美敦力案后,对业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垄断会在行业内扩大化吗?
实际上,从2013年起,发改委就开始了对医疗器械的反垄断研究,而调研发现,医疗器械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很不充分”。(发改委反垄断局处长徐新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