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名
Miripla
2 CAS登录号
250159-48-9
141977-79-9 (无水物)
3 化学名
(SP-4-2)-[(1R, 2R)-1, 2-环己二氨-κN, κN’]二(十四烷酸-κO)合铂单水合物
4 合成路线
采用已知方法由(R, R)-1, 2-环己二胺(I)制备络合物(II);用硝酸银溶液处理化合物(II)得二水络合物(III);最后,用十四烷酸钠(IV)置换(III)中的H2O,得到目标化合物。
5 主要专利情况
专利号AU8654358 ,优先权日1985年3月6日。
专利号EP0193936,优先权日1985年3月6日。
专利号JP1987000096,优先权日1985年3月6日。
6 开发与上市厂商
miriplatin hydrate 是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脂溶性铂复合物抗肿瘤药,于2009 年10 月16 日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本品专用混悬液(碘化罂粟油脂肪酸乙酯)已于同年8 月20 日获得批准。2010 年1 月20 日,本品及其专用混悬液同时上市销售。
7 适应证
适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
8 药理
8.1作用机制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复发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 位,死因第3 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临床上通常采用肝脏切除、移植等外科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术、经皮微波凝固疗法、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疗法等内科局部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导管的动脉灌注治疗;全身化疗。其中,TACE 尽管只在无法实施外科手术或内科局部治疗的时候才使用,但在首次治疗中的比例却为29.6%,在肝内复发治疗中占53.3%,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TACE 是将抗肿瘤药物与碘化罂粟子油的混合物从肝动脉内注入病灶,同时注入明胶海绵等栓塞物质堵塞动脉,切断动脉血流,达到致肿瘤坏死的目的。用于TACE 的抗肿瘤药物有盐酸多柔比星、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顺铂、净司他丁斯酯等。其中,铂类抗肿瘤药物顺铂因其高效抗肿瘤活性与广谱抗肿瘤效果而被广泛使用,对肝细胞癌也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水溶性的特点使得它利用碘化罂粟子油为载体的物理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本品是溶于专用碘化罂粟子油脂肪酸乙酯、肝动脉内给药的抗肿瘤药物,其与碘化罂粟子油脂肪酸乙酯的亲和性高,且肝动脉内给药后滞留于肿瘤部位,混悬液中的铂成分可长时间缓慢释放进入血液或组织中,本品在生物体内转化成二氯- 1, 2 - 环己二胺铂等化合物,与癌细胞内的DNA 共价结合成铂-DNA交联,通过阻止DNA 合成抑制癌细胞增殖,达到抗肿瘤效果。
8.2药效学
8.2.1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本品表现出对人肝细胞癌病株HepG2、Li-7及鼠肝细胞癌病株AH109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8.2.2抗肿瘤作用
对于肝脏内移植鼠细胞癌病株AH109A 或人细胞癌病株Li-7 的鼠移植肝细胞癌模型,本品混悬液单剂量给药,呈剂量相关性抗肿瘤作用。
8.3药物动力学
8.3.1血药浓度
向肝细胞癌患者的肝动脉内以20mg/mL的本品混悬液进行一次或二次给药(最大给药量6mL),血液中本品产生的铂浓度一次给药后(15例)18~34天Cmax达到6.3~22ng/mL,二次给药后(11例)7~34天Cmax达到8.9~54 ng/mL,,且降低缓慢。给药12~15周后、6~8个月后、10~14个月后检测出的Cmax值(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7.3±12.5%(13例)、31.0±6.4%(8例)、17.1±3.7%(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