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药业第二次出手南京仪征医院的时候,市场的议论已然少了许多。
7月25日,金陵药业发布公告宣布,斥资近1.23亿元受让68.33%股份,成为仪征医院的控股股东。
在2003年控股宿迁市人民医院并良性经营后,金陵药业的这一次出手,无疑对业界具有了风向标的意味。
“2004年前后,卫生部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的政策出台,出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考虑,那时候有一批制药公司曾经涉足过医院领域,”北京群英策划咨询公司董事长刘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市场的松动更明显,而企业对于产业链延伸的需求也更迫切、更主动了。”
此前,包括复星医药、千红制药以及双鹭药业等药企均先后涉水民营医疗机构的创办和并购。
但由于当时市场开放十分有限,相当部分的民营医院随后逐渐沉寂,“要么被转手,或者是为了减少税收而将营利性医院转为非营利性医院,也有索性把综合性医院改为利润相对较高的专科医院。”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谈道,“公立医院太强势,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太有限。”
刘会曾长期跟踪中国医院市场的结构变化和发展,他指出,在第一波民营医院热潮中,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以托管、收购等形式接手了不少医院,但能真正经营好的医院却并不多见。
刘会认为,相应的政策缺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最关键的是人才、税收,公立医院定位是非营利性医院,国家财政拨款,不用上税;但是民营医院定位为营利性,税款占到营业额的30%,是利润的50%以上,税收压力太大。
而对医院而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无疑是一块软黄金,但是,“就连医生的职称评定这样的基本问题都没有政策,好大夫怎么会愿意放弃大医院的"编制",到民营医院来,这实际上是从根本上断了民营医院的路。”刘会表示。
在中国整体的药品销售市场上,医院占据了八成的市场销售,而药店等零售渠道仅仅占到了两成左右的份额,也因此,医院对于药企的意义不言而喻,拿下重点城市、重点医院市场,也成为了所有制药企业最重要的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医药上市公司介入医院的方式主要为新建、并购以及托管;专科领域成熟,综合医院升温。从时间轴上看,上市公司在专科领域的动作较多,且多家已进入连锁化阶段;而综合的公立医院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开始升温。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药企对综合医院以收购中等规模为主,由于综合医院的人才和技术要求较高,培育期较长,投资回收期大概在5~7年,而收购通常可依赖于现有生产要素,经营风险相对较低,益佰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