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在深交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新四板。此消息经深圳晚报发出后,引起多方关注。仅健康界一家媒体就先后撰文两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在成立短短三个月便直面资本的前后原委并对其相关行为提出了质疑。面对多方的争议和疑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笔者回应了相关问题。
问题一: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究竟是什么背景
据公开报道显示,“名医汇”核心成员9人,分别来自北大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福田医院等深圳公办三甲医院。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在此次交谈中,将核心成员人数确定为7人,且这7人分别来自不同的七家医院。而在已经公开的医院中,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将福田医院去掉。
面对7人,5家医院并不对等的数目,该知情人士并未透露其余两家医院的名称,并且坚决不透露任何核心成员的姓名。当笔者追问发起人是谁,来自哪家医院时,该知情人士在犹豫良久之后,终以“这个也还是不说了吧”给出了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在交谈中,该知情人士一再表示,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是体制内的医生集团,核心成员均处在体制内医院任职的状态,实在不方便透露。
就媒体所截图的关于徐瑞清、孙富淼两位注册股东的情况,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笔者阐明,正是因为考虑到真实发起人还处在体制内任职的状态,在有所顾虑的情况下,只好以旁人来注册公司。因此徐瑞清、孙富淼也并非真实的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的发起人,其二人的个人背景也和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的背景没有关联。
问题二:成立三个月就上新四板,是否太酷炫
这条上市消息中,有个名词比主语本身更抓人眼球,那就是新四板。大家在跟着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遇见新四板的同时,也对2015年9月3日才成立的“名医汇”在短短三个多月之后便上市表示出疑虑。为此,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给出了两点“名医汇”上新四板的理由。
首先,新四板的门槛并不高,一家企业选择是否上市,什么时候上市是由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策略决定的。“名医汇”从创立初期就一直有资本市场的人才参与其中,将资本运作与业务经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该知情人士认为“名医汇”资本运作的能力也是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完全以医生组成的医生集团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其次,让企业上市,直面资本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四板上市既能吸引到更多资本介入,同时也让医生集团从一开始就成为公众企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可以从一个侧面加快医生集团的发展,是流程规范化。同时,该知情人士表示,与一些比较有名的医生集团相比,的确“名医汇”算是在上市这条路上抢了个先,但很多医生集团都在密切地跟资本接触,医生集团最终发展为上市公司是很寻常的事情。
问题三:意向融资6000万元,是说说还是动真格
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9月份的报道中所说的意向融资6000万元目前并没有真正落实。但当时有的确是财富投资、中国凯利集团、北控医疗健康这三家投资公司有投资意向。对于为什么最终没让资本介入,该知情人士也给出了两点解释。
一是在资本有意向的时候,还处在“名医汇”创建初期,大量的资本涌入会使得原始股权过度稀释,有损股东利益。而且“名医汇”作为O2O模式的体制内医生集团,线上的APP近期才会上线,而线下则是以俱乐部,发展会员的形式建立医患沟通的平台。且“名医汇”以签约精品医生为核心,截止目前签约医生不过近百名。因此,在三个月前的业务开展初期并不能消化大量的资本。
二是投资人也要求看到一些项目落地之后钱再进来。据悉,“名医汇”将在近期启动相关构建医患交流平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