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即将发布之际,记者专访高解春,讨论最佳医院评选六年来的改变与坚持。
“既要做第一,也要争取做唯一。”当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走过第六个年头,操刀人高解春对于这份榜单的坚持和期许依旧。
六年来,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从最初“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质疑,到如今业内外的习以为常,有两个趋势正在形成:一是医院对排行榜越来越认可,并将之作为医院专科比较评价的依据;二是越来越多的患者根据排行榜来选择医院,这意味着排行榜导医的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在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即将发布之际,记者专访高解春,讨论最佳医院评选六年来的改变与坚持。
记者:又是一年排行榜放榜时,首先还是要问下今年排行榜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高解春:今年有个比较大的变化是我们按照全国七个大的行政区域划分,在区域内对设定的34个专科进行评选,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区域最佳医院的排行榜。
区域最佳医院排行榜的加入,使得入围榜单的医院由去去年的280多家医院猛增至今年的530多家,许多未能入选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医院,在区域榜单中脱颖而出。
尽管排行榜仍然关注学科建设金字塔尖的医院,但把这个塔尖加粗,尤其让各区域的医院和患者看到本地区的金字塔尖,有利于促进区域医院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患者科学、合理的在当地就医提供参考。
记者:增加了区域排行,评审专家和评审标准是否发生变化?
高解春:今年的评审专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在进入实质性评议时,在已确定的3729名专家库中,每个专科按东、中、西三类地区随机抽取若干位专家作为信函调查或Email调查的对象。
让“最了解情况的专家(同行)来评选本专科的最佳医院” 依然是我们最重要原则,也是排行榜的立榜之基。为避免评审专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与评审专家适度分离,充分发挥全国专家库专家各自的专业特长,也就是说,我们作为第三方不参加专家评审和投票,只做“游戏规则制定”和计票、“执行”工作。
记者:今年的排行榜对于参评专科方面有哪些变化?
高解春:从2012年度排行榜中增加了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专科后,参评专科从28个增至30个,今年排行榜又增加了临床检验、超声医学、核医学和烧伤等4个专科,参评专科达到了34个。
临床检验、超声医学、核医学作为医院临床诊断性项目,以往视其为辅助部门,不为医院重视。实际上,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学科与放射、病理一样,早已成为一门临床学科,对医院医疗质量的影响举足轻重。
另外有些学科虽然在众多医院占比不是很多,但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比如烧伤科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有,随着医院的发展和需要,更要考虑公众关注、学术分科、专科医生数等条件的成熟程度,以后排行榜还会增加一些条件成熟的专科入榜,从而更合理、更全面地体现医院的诊疗能力,也更能代表医院临床能力的广度。
记者:既然是排行榜就必然会有升有降,今年榜单中医院位次变化的幅度大吗?
高解春:榜单排名的变化应该说越来越稳定。比如,今年榜单名次没有变化的医院超过60%,变化一个名次的占20%左右,变化两个名次的占8%左右,变化超过三个名次的不到3%。
榜单名次的稳定证明了我们所用的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因为学科建设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积淀的过程,不可能一触而就。如果同一套标准评选出的医院每年变化很大,那说明评价方法有问题。
记者:排行榜采用的学科声誉和科研实力的评价方法,是否对民营医院不利?
高解春:排行榜所选用的评价标准对于所有医院一视同仁,我们对医院的产权属性、管理模式等方面没有任何偏见。从前年开始就有民营医院入围榜单,随着区域医院排行榜的加入,也有更多的民营医院入围。
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非公立医院,只要专科特色明显,临床水平较高,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医院就能够入围,这也是我们排行榜始终贯彻如一的原则。我们更希望中国的民营医院,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更多的加入到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