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本土市场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日本医药分开的百年奋斗史

多年来,政府一直在努力破解医药分家,破解以药补医,但是实际效果并不那么明显。其实,从整个亚洲而言,各国在医疗改革中都走过艰难的“医药分开”改革之路。

从商业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欧洲和北美,早在13世纪就出现了诊疗和药品行业分离的法律。所以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先找医生开处方,再找药剂师开药,早已顺理成章。

但对于历经数千年中医传统的一些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医药合一”,有着强大的文化基因。传统的中医体系下,大夫身兼医师与药剂师两职,既看病也开药,逐渐形成了规则。

将原本一体的诊疗和药品行业剥离,建立现代医疗制度,必然牵扯复杂的利益关系。日本从明治年间1874年颁布首次写入“医药分业”内容的《医制》,直至平成年间2007年医药分业率达到59.7%,用了上百年时间才基本完成医药分离的改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医药分开也曾流于形式

自古以来,日本一直使用中医疗法——望闻问切、制剂针灸。迄今为止,中医在日语中仍被称作“汉方医”,可见由来已久。

作为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以药补医”问题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显现了出来。1874年,当时的日本政府在医疗制度纲领新文件《医制》中提出要实现“医药分业”。然而,此后日本医疗制度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医药分业的改革却长时间在原地踏步。直至二战结束后,日本医药费用仍然奇高,而且药品安全事故频发。

日本民众虽然对看病现状不满,却没有明确的医药分离意识。同时,社会上有能力接受医院处方的药店寥寥无几。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期的以药补医”使医生和药品行业之间形成了坚固的利益链条。

当时的《医制》第41条明确规定:“医生将处方交予患者收取相应的诊疗费、禁止医生买卖药品”;43条规定医生进行药品贩卖或通过与药店合作谋求私利将予以处罚”。

1889年,日本明治政府又颁布了整合药物制度的《药品经营与药品使用规则》,正式确立了药剂师的名称,从职业分工上明确医生与药剂师各自职能。但规则没有禁止医生的配药行为,因此让他们打起了“擦边球”,依然向患者卖药。当时,药剂师与医生对这一模糊不清的规则都不满意,害怕利益受损,开始以行业协会的名义不断向政府强力施压。

1911年,日本政府在第27次帝国会议上不得不表明,无意强制执行“医药分业”制度。本两边不得罪”地完成改革,最后却是落得“两头不讨好”,日本耗时近40年的首次“医药分离”改革宣告流产。

大幅提升诊疗费,医师价值回归

以药补医”的深层次症结在于:医、患、药三者之间没有达成均衡的经济关系,患者在三方关系中处于弱势。因此,日本政府在1957年整合了包括二战期间战时保障机制、战后农民健康保险等多项已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了强制全部国民加入的“国民健康保险”。

根据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日本公民必须于户籍所在地加入国民健康保险,缴纳保险金额度与个人所得税金额成正比。此后,个人就医时只需承担诊疗费和医药费的50%。经过数次修改,如今个人承担费用已降低到30%,保险范围也从日本公民扩大到在日居住的外国人,包括留学、工作在日本的外国人。

如今,日本超过99%的人口纳入了国民健康保险的管理,覆盖率号称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医、患、药三者关系也转换成了医、保、药三方关系,为改变以药补医状况提供了基础。为了在实践中破除“以药补医”现象,日本通过法律制订了严格的求医流程,其中不难看出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奥妙。

在日本就医,患者首先需要到医院前台出示保险证,领取一张满是表格的诊疗卡,排号等待医生就诊。医生完成诊疗后,开具处方的同时,还要在诊疗卡的既定项目上,标注进行的诊疗项目,每一个诊疗项目都明码标价,一目了然,方便患者进行监督。医生将诊疗卡和处方交给患者后,患者将诊疗卡交给收费处,按照明码标价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价坠落无底深渊,今年企业生死攸关

  中国丙肝市场规模诱人 制药企业遭遇环保生死

  深度:可穿戴设备及其数据利用的再思考

  炎症和血管疾病:激动人心的时刻

  2015年生物医药行业趋势

  盘点:那些闯入医药行业的“科技者”

  2024年全球智能药丸(Smart Pills)市场将达

  “上市公司+PE”式产业基金全景报告:药企弱

  是什么稀释了医改获得感?

  不只是丙肝!细数未来3年推动药品支出大幅上

2023年全球HER2阴性乳腺癌治疗市场将达到61

11款减肥药含危险成分可致猝死 4款在华有售

全球“抢男人”大战,礼来希爱力再次夺冠

新兴国家药物安全监测软件市场方兴未艾

未来6年亚太地区卵巢癌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

如果BAT用“413模式” 或将重塑移动医疗?

检查费大降价蔓延 医械寒冬逼进

中型生物技术公司年收入增幅21.9%,完胜绝大

医药股投资“猪牛论”

中药防治易损斑块将获重大循证医学证据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本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