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基药增补多省开闸 地方独家品种受益最大

201311月中旬,贵州省正式执行最新发布的定价药品目录。对比2011年省增补目录后不难发现,该省新增的150种中成药中有近七成左右的品种系当地企业生产的独家品种,地方保护风气渐趋抬头。

其中,尤以益佰制药、贵州百灵、信邦制药等地方上市企业受益最多。而类似的情况就曾出现在2013年青海省增补名单上,其带动奇正藏药等相关独家企业的股价波动。

从目前业已公布增补名单的广东、青海、贵州、重庆等省市的情况来看,地方增补偏好地区独家品种无疑让多家持有独家的上市公司成为最大受益方,二级市场涨势利好频发。

独家品种受宠

在距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西部地区三大用药重镇——甘肃、贵州、重庆先后公布了本省市的基药目录增补名单。其中,黔渝两地分别增补了150种和100种中成药,而这些获地方医政部门钦点的新入选品种中,分别有70%30%是来自贵州和重庆两省市。

纵观名单,贵州增补大军中获益最大的企业当属益佰制药。公司旗下的艾迪注射液、补血当归胶囊、金骨莲胶囊、紫珠止血液、生芪消渴胶囊等5种独家品种均入选本轮增补的名单。有“苗药第一股”之称的贵州百灵旗下的咳立停糖浆、骨力胶囊、炎立消丸、胆炎康胶囊等以及信邦制药旗下的花芪胶囊、根痛平咀嚼片等品种也纷纷被纳入此次贵州省基药增补目录。

1125日,甘肃省基药增补目录出炉。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新增的57种药品中,中成药占到了51种,而其中有近20%的品种为当地企业佛慈制药生产,地方保护政策倾斜的说法成为业界主流观点。

甘肃省目录中有近10种产品是独家或准独家产品。据悉,佛慈制药主营品种浓缩当归丸、独家品种参茸固本还少丸、舒肝消积丸、花百胶囊等品种均入选目录。独家品种唱主角的背景之下,以岭药业独家品种芪苈强心胶囊、养正消积胶囊、神威药业所售的舒筋通络颗粒等品种也入选该目录。

重庆市卫生局药政处人士曾对外界表示,整个评审过程没有将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加以区分,全程能保证公允。然而,评审专家对本地企业生产的药品较为熟悉,从而投票的意愿较高的事实情况也不能忽视,由此当地企业明星品种集中入选的情况也属正常。

此前国家发改委一位中药价格评审专家曾就现阶段中成药政策分析称,多省增补名单中独家品种“唱大戏”的情况代表了业界正确选择。“这个行业反对药价高并无过硬的道理。目前混乱的中成药市场,多企业品种国家根本管不好品质,只有独家品种才有希望做好品质,企业才会对品种负责任。”

地方增补渐成大势

如今基药增补名单在多个省市接连“卸闸”后,最初爆出的广东增补模式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也引发了业内高度的关注。

7月出炉的广东省基药增补名单中,扩容品种数多达278个,且上一版基药增补目录也继续执行,被指宽松程度远大于预期。而最早增补的青海省也选择在国家新版基药目录的基础上新增200个品种。

广东省基药增补目录新增中成药中,独家品种超过一百个,而为数不多的几个非独家产品的上游生产厂家也多在20家以内,即是由寡头分食市场、价格话语权较强的产品。

自此,广东增补模式也开启了地方卫生体系大幅增补本地中成药品种的先河。对于背后原因,一度身处风口浪尖的广东省卫生厅对外回应称,此次广东基药增补扩容幅度大,缘于充分考虑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用药需求和患者双向转诊用药需求。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指出:“广东省的基药增补目录基本上废掉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广东增补基药的独家品种数量很大,独家药物会由于这个政策门槛而受益,另一方面,进入了基药的非独家品种则由于激烈的价格竞争被边缘化。”

由于不同省份地区传统的地方药企分布差异较大,地方政府对于增补松紧的处理态度也不尽相同,随着江西、浙江等多省份近期盛传增补名单出炉时间的临近,新一轮地方药企股市概念集中爆发的预期也随之高涨。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药业角逐央视招标 大健康接棒OTC

  中药注射剂专利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动力

  新药发现更是一门手艺:浅谈新药发现过程

  印度仿制药依旧红火的原因何在?

  新药发现更是一门手艺:浅谈新药发现过程

  印度仿制药依旧红火的原因何在?

  低价药目录年内或出 相关药企将迎新机遇

  医药业加快反价格垄断 外资高价药或先中枪

  2014年10大专利失效药分析

  FDA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解析

2014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新格局,新机遇

药价改革在即 医保定额支付整合药价竞争

社保的无奈:3800万人弃缴 全国统筹迫在眉睫

备战医药股新格局 以药养医模式面临改变

104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颁布 大型企业将获利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在完善运行新机制

财政主导“二保合一” “杭州模式”可鉴

优质仿制药或在药品招标中受益

上海专家:基本医保只是“半保险”

药品流通改革方向未明 医改尚需明确方向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